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第911篇:《親情》

姐夫八四壽辰留影
今年父親節適值姐夫農曆壽辰,虛齡84歲,我們全家到甥兒家歡度,除了燒烤,還有壽司、壽麵、壽桃包、祝壽大蛋糕,拍了不少歡樂鏡頭。回來後將歷年壽誕照片整理,一小時沖曬後放進大紅相簿中,驅車去大姐家送交。自1989年姐夫一家來加定居,一年一度兩壽辰,照片大全的確可觀。

大姐八十大壽合影
小女兒這幾天放工回來就躲在房裡不出來,神神秘秘的,我猜想也許身體不適,或許工作太忙,把公司的活帶回家做。直到父親節那天,她與姐姐和往年一樣送上蛋糕、賀卡,還有一本厚厚的剪貼簿,裡面原來另有乾坤,是我們自2005年開始用數碼相機拍的家庭照片;將兩百多張濃縮成40版,高清彩色印刷,每一版一個設計,註明年份、地點、主題。我用放大鏡逐張仔細品味,思潮隨照片起伏,彷彿回到11年前;每個旅遊景點、每次家庭聚會,都是難忘追憶,往事令人回味無窮。
2016年父親節禮物:剪貼簿
我曾將家裡數以百計賀卡妥善儲藏,包括兩女送給我們的生日、父親節、母親節、結婚週年紀念、聖誕節賀卡,以及我們之間互送的例如情人節之各類賀卡,分門別類,總共16個文件夾。
總共16個文件夾的賀卡數以百件
這不僅僅是一張賀卡,裡面包含著可貴的父女、母女親情,是一份無價的骨肉情誼。例如兩女從幼稚園、小學一年級開始手工繪製的粗糙賀卡,我都小心翼翼的儲存進透明膠套中,她們幼小心靈那份天真親情流露,多麼純樸,毫無做作。還有一些手工藝品,如陶杯、陶書、木製紙座等,我都珍藏。
2015年父親節禮物:旅遊刮刮地圖
有一年,她倆將照片製成光碟,配上音樂,慶祝我們銀婚紀念。由於當時臉書還沒有現在流行,很多照片也不是數碼相機拍的,必須先掃瞄進電腦,工作量很大,如今放上電視大螢幕觀賞,依然百看不厭。也有些是上網訂酒店、機票,當作禮物送我們的;每一年都有不一樣的「驚奇」,層出不窮,愚笨如我,每次都中招。有一次是等我午夜放工回來才宣佈,明天一起去旅行。還有一次,是突然停電,然後叫我去檢查是否保險絲壞了,我急著摸黑去找手電筒,忽然在黑暗中有燭光出現,原來是點滿蠟燭的蛋糕。我對禮物的慾望不大,所以,這些年,從手提電腦到無線大聽筒,從領帶、太陽眼鏡、褲帶到帽子、衣物、名酒,幾乎能買的都買了,而我似乎對地圖和書更加感興趣,並竭力反對去餐廳花數百元吃牛扒,寧可在家炒幾樣小菜,談天說地,東拉西扯,更倍感親切。
2013年母親節
我始終相信,父母的一舉一動,會對兒女產生深遠影響。我們對先輩的孝敬,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將來長大了就明白慎終追遠、飲水思源的道理。如果做父母的,對祖父母不敬,甚至虐待,對其兄弟姐妹沒有一點親情,就會直接影響到兒女,他們也一定對自己父母不理不睬,這就是「報應」也!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德育啟蒙,從懂事開始,就必須身體力行倫理愛心,從識字開始,就必須點滴傳輸道德親情。從教導不踩死一隻小螞蟻、到勿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樣簡單的道理開始,那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每一天的成長,都是親情積累而成。我們家幾代以來都有供奉祖先,每年八節兩忌,三牲五果拜祭,即使先父已經仙逝六十餘年,依然隆重祭祀,或許有人認為是迷信,但對兩女來說,她們看在眼裡,知道祖輩在父母心中的份量,知道親情血緣比什麼都更珍貴,這已經不是「迷信」,而且傳統文化的繼承。她們喜歡聽我們回憶祖輩的瑣碎趣聞軼事,這是邁出尋根的最初第一步。所以,由於我們身上流著同一血液,遺傳同一基因,如果能將好的正能量傳承,將負面的清除,這不僅是優生學範疇,更是將「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與真善美相提並論的又一昇華。
女兒從小就與地圖、書籍結下不解之緣
過去,我曾擔心對女兒的嚴厲教導會影響父女親情,但今日看來,這個顧慮是多餘的。只要是真誠以待,頑石點頭,她們長大後會慢慢領會我們的苦心。由於有寫日記的習慣,我將女兒出生後每年生日送的禮物從日記中摘錄,列出一張清單,大部份都是與學習有關的童話故事書、字典、光碟、百科全書、文具、書包、集郵簿、地圖冊等。小時候為卡通圖畫塗上顏色,我就教她們除了顏彩不能出線,最重要的,必須要有「立體感」,直到現在她們還在津津樂道。平時一有空,我就指著牆上從地板到天花板的大地圖,逐個問她們:像隻小鴨子的冰島在哪裡?什麼國家的形狀像一隻腳踢足球?最後,她們幾乎不用猶豫就能指出大部份國家的正確位置,然後是背國家首都名字,大女兒可以背全球近百個國家的首都和美國數十個州的州府,當時才讀四年級。歷史課是我最喜歡的,所以「理所當然」也無孔不入的密集灌輸,家裡英法語歷史書籍數百本,由淺到深,「歷史上的今天」更是我的所愛,「今天是什麼日子?」是我提問最多的,答案錯對不一,但一定不能忘記:4月17日是柬埔寨淪亡的血腥日子,赤柬屠城,江山變色,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祖母歸天,勿忘此恨!
2005年父親節禮物:書
如果兒女對你不敬,先別大發雷霆,且捫心自問,自己對父母是否也如此?時刻把親情放在第一位,兒女自然也會效尤。倘若寧可做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或棄兒女給別人撫養,又能怪誰?
(2016.06.24《華僑新報》第1322期)
附:
敬讀盧茵《親情》
李錦榮
爹娘知本齊家樂,收放由心教導尊。
意淨無欺仁義現,性誠凝透肺肝存。
學文深入書通讀,窮理終成道已圓。
上下親情超語句,父嚴女孝血緣根。

讀盧茵《親情》有感
鄭石泉
讀罷《親情》感慨長,家庭和樂樂無疆。
遺風家教隨時浸,學識倫常有意倡。
女孝父慈依祖訓,妻賢家旺譽他鄉。
盧家厚德承傳久,自有華章外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