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慶
盧國才
璀璨燈光逢節慶,疫情感染無邊。三針注射毒株傳。瘟神何太急,生死總由天。
變異多端凡兩載,又臨送歲詞填。人人口罩病仍延。齊心驅二豎,憧憬盼來年。
無 墨 樓 吟 草:個 人 古 典 詩 詞 逾 2000 首 * 麗 璧 軒 隨 筆: 逾1200 篇 文 章
................................................................................
其一
寄身海角總牽思,放眼山河盡入詩。
筆下柔情泉下憶,壺中故國夢中知。
苦無雅士三巡酒,幸有吟朋一字師。
逋客莫嫌風雪冷,騷爐韻火暖書痴。
其二
多年去國感傷悲,醉裏紅塵夢裏詩。
萍水無根浮韻海,吟雲有雁寄鄉思。
素心悵惘情千縷,傲骨疏狂筆一枝。
劫後猶餘狼虎悸,驚鴻入墨幾人知?
──詩夢二首
中唐詩人賈島以苦吟出名,早歲家貧而削髮為僧,法號無本,十九歲到長安,拜韓愈、張籍、孟郊為師,詩名漸盛,還俗應舉,卻屢試不第,直至年幾五十始中舉,又遭誹謗被貶,老死蜀中,身後蕭條,惟病驢、古琴為伴。賈島早期詩風受韓愈之影響,中年之後,大量創作律詩,詩風一變,歸於平淡。而賈島煉字是下過一番苦功的,他也因為「推」或「敲」字得以結識韓愈。
海外騷人欣結社,壇前吟客爭風雅。
墨香滿硯筆齊揮,韻火盈爐詞共冶。
話宋思唐訪古音,行空越嶺飛天馬。
龍鱗是寶辨雞凰,魚目非珠知玉瓦。
成敗何能論寇王?升沉不可分高下。
浮生盛譽豈餘留?偉爵豐勳堪棄捨。
譏諷方求學問真,吹噓焉識名流假?
枯榮歲月惡雲消,起落滄桑甘雨灑。
渴盼山河劫去哉,喜辭霜雪春來也。
──次韻步寒門書生五古「暢遊溪畔賞楓華有感」原玉試以七言排律和之
其一
雪舞風吟蓋滿城,獨聞此處有詩聲。
相逢韻海同舟渡,互拓文田共筆耕。
步玉推敲邀眾彥,登壇酬唱會群英。
古音繞耳多風雅,陶醉吟遊樂趣生。
其二
韻音騷雅響全城,海外稀聞誦古聲。
尤喜報壇詩樹種,又欣文漠韻洲耕。
只緣豁達吟飛雪,何必哀傷嘆落英。
諸子天涯揚國粹,飽嚐苦樂慰餘生。
──詠新報詩壇二首
很高興拜讀雪梅先生大作「學習古詩詞」以及「風入松」詞作,對他認真鑽研舊體詩詞並大力推廣之舉深表敬佩。「隔洋猶有漢家風」,在海外還有一群「鍾愛詩詞,願和詩詞終生結為伴侶」的詩友,是多麼難得,雖然人數不多,鳳毛麟角,但堅持不懈,相信一定可以發揚光大。
報上曾讀過不少詩詞作品,可見舊體詩詞的潛力還是很大,只要假以時日,必能形成氣候。只可惜一些作者不大注意格律、音韻,若從字數排列看上去的確很像詩,有的或冠以詞牌名,但讀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撇開意境、遣詞、用字等「軟」件不談,僅僅要求平仄、押韻、對仗等「硬」件能符合起碼標準,律詩像律詩,絕句像絕句,押韻不「出韻」,填詞按譜而非「離譜」。例如:「程、心、長」三字不能成一韻,「前、同、藍、人」四字更不能拉在一起放於韻腳。
唱酬步韻,乃騷壇雅事,非詩朋吟友不知箇中情趣。上期喜讀懷石君兩首七律和詩,嘆為觀止,令晦暗的吟苑又出現了一線曙光,儘管曲高寡和,好此道者仍大有人在。
以詩會友,其範圍雖然較小,但吟風弄月,詠雪讚花,總是雅事。文人墨客,多情善感,每有觸景抒懷,隨口吟哦,或推敲斟酌,喃喃自語,或引吭高歌,盡情發洩,於是成詩。而吟海茫茫,知音何在?韻友芸芸,共鳴難覓,有緣同聚唱酬,人生一樂事也,這就期待有一片屬於詩友的天地,在那裏痛快遨遊,隨意飛翔。這片天地,就叫做詩會。
典故,就是詩文中引用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詩聖杜甫曰:「讀破萬卷書,下筆如有神。」杜甫和韓愈善用典,這是經驗之談!黃庭堅認為:「子美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歷。蓋後人讀書少,故謂杜、韓自作語。」
絕句,又稱截句或斷句,「五言短古,七言短歌」,這種四句型小詩形式,在漢代樂府民歌中已存在,名古絕句;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鮑照、謝朓、庚信等人都寫有五言古絕。齊梁時沈約首創平、上、去、入四聲,七絕在隋代已漸成熟,到了唐代,經王勃、杜審言至沈佺期、宋之問、上官婉兒等,創作出合於平仄聲律的五言和七言短詩,即唐人絕句,稱為律絕,白居易稱為小律詩,以別於五言古絕。唐人將絕句與律詩並稱為近體詩(格律詩),七絕格式如下:
鎖窗寒
──痛悼先嚴
姚洪亮
客燕思歸,羈鴻斷訊,素幡飄雨。空階靜院,薤露輓詞悲楚。起輕寒、空床冷蓆,向誰訴說親前語。對鯉庭舊景,夕陽椿樹,聚思縈緒。
心處。哀聲譜。慟夢落樑椽,影隨塵羽。音容細憶,手澤尤存深腑。悼先嚴、偉智真情,魂靈乘鶴飛碧宇。了今生、兩袖清風、一抔泥黃土。
江城子
──緬懷黃國瑞老師
江麗珍
秋風瑟瑟曉窗寒。小樓前。翠籬邊。白菊凝霜、葉墜已無蟬。草木凋零人遠逝,思未已,意延綿。
溫文儒雅興情寬。旅途間。笑聲歡。故影依稀、往事付雲煙。欲撿時光尋舊貌,音渺渺,在長天。
蝶戀花
──賀《華僑新報》1600期
盧國才
千六期來風雨閱。破浪揚帆,新報翻新頁。世道炎涼冰玉潔,征程萬里初心熱。
健筆猶存堪細說。回首當年,壯志多剛烈。卅載浮沉知晚節,路遙馬力文緣結。
寫自嘲始末
鄭懷國
幾天前懷嬌用「盟主」一詞,後來琴華糾正說,這裡只有「群主」,而我自已就覺得都不合適,所以寫了自嘲,希望和大家一起做養蠶人,吐「絲」這個群組建的目的。繼續努力。
自嘲「群主」
鄭懷國
無謂稱群主,繅絲作繭身。
成團吟唱樂,都是養蠶人。
請點擊進入:
《有此「疫」說2021(10月-12月)》
《疫話跋題2021》
端華同學跋題詩作總錄(索引)
(以上三個專欄隨機每日自動更新)
感謝高人指點迷津,贈予真言,從姓名學上找出紕漏,一針見血直刺要害,令我恍然大悟,茅塞頓開,頃刻間,積壓多時之惆悵和無奈化作一縷輕煙,糾纏不休的苦惱與徬徨隨即迎刃而解,佩服!佩服!
報紙除了新聞傳播,政論專欄,消閑小品,談古說今,更應重視文學副刊,尤其是當地作者的文學創作,而非剪刀下搬移之複製品;從副刊中可以反映出一家報紙的質素,主編的專業水準,讀者的文化程度,也可以形成閱讀的風氣,掀起投稿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