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補遺)第66篇:《絕句》

絕句,又稱截句或斷句,「五言短古,七言短歌」,這種四句型小詩形式,在漢代樂府民歌中已存在,名古絕句;魏晉南北朝時期,著名詩人鮑照、謝朓、庚信等人都寫有五言古絕。齊梁時沈約首創平、上、去、入四聲,七絕在隋代已漸成熟,到了唐代,經王勃、杜審言至沈佺期、宋之問、上官婉兒等,創作出合於平仄聲律的五言和七言短詩,即唐人絕句,稱為律絕,白居易稱為小律詩,以別於五言古絕。唐人將絕句與律詩並稱為近體詩(格律詩),七絕格式如下:

平起七絕──

平平仄仄仄平平韻,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仄起七絕──

仄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韻。

以上格式也是律詩的基礎,同樣加倍,中間兩聯對仗(駢偶),即成律詩。

絕句由於短小易背誦,故能流傳至廣,膾炙人口,千年不衰。胡應麟將唐人絕句概括為四句評語:「律呂鏗鏘,句格穩順,意味深長,詠嘆悠永。」這也是初學絕句者的座右銘。絕句是截律之半,這種體裁,獨具特色,簡短精煉,含縮蘊藉,意在言外,把要表達的言語濃縮成二十個字,非深厚功底難為矣。切忌生搬硬套,照貓畫虎,更勿抱殘守缺,無病呻吟;韻文非散文,若為了通俗易懂,無詩律又失詩味,不古不今,就乾脆老老實實寫篇像樣的文章。

雖然不善寫絕,我還是愛抄絕句,僅提供一些名家佳句,找出絕句作法。絕句起承轉合,工夫全在第三句,故摘錄幾種常見第三句句型下:

以「而今」「如今」「今日」「只今惟有」等字作起而轉入新意;

用「借問」「欲問」「試問」「為問」等字作起,而第四句則答之;

作詰問語,用「何」「誰」「幾」「安」「哪」等字作起,第四句作答;

用「如何」「何如」「不知」作連屬問語,而第四句必用「何幾那無」答;

第三句三四兩字用「不知」「多少」,第四句則用「猶、還、又」呼應;

用「不如」「不及」「不似」「輸與」「輸他」等字作起,以比較轉新意;

用「記得」「憶得」「卻憶」「最記」「忽憶」「空憶」「還憶」「尚憶」「猶憶」「長記」「略記」「偶憶」等字作起,第四句則其所憶之事也;

用「莫怪」「莫嫌」「莫向」「莫笑」「莫謂」「莫言」「莫道」「莫將」「莫使」「莫把」「莫問」「莫怨」「莫疑,等字作起,第四句則皆申明其意;

以「分明」「一種」「不須」「不用」等字作起而轉新意;

用「問道」「說」「語」等字,第四句則其所問所道之語也;

第三句末結以「無一事」「無個事」「無他事」「無別事」「閑無事」「渾無事」三字,第四句所云即其所事者也;

用「無端」二字作起,以表示於首二句之外,忽然轉插他意而進入高潮;

用「最是」「縱然」作起,第四句轉為新意;或用「縱」「任」「總」字起,第四句則用「只」「終」「亦」「也」「猶」「又」等字相呼應;

用「獨有」「惟有」「只有」「但有」二字作起,而第四句則或用「年年」「時時」「猶」「還」等字呼應之;又有用「自從」「一自」「好是」「若為」「等閑」「正是」「如此」等字作起而將境界轉入新意的,由於篇幅有限,只簡單引舉以上幾個例子,以說明絕句的第三、四句必須一氣呵成,不可分割。

(1997.12.19《華僑新報》第3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