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第989篇:《自學》

饒宗頤(1917.08.09-2018.02.06)
一早起來,就接到饒宗頤國學大師病逝香港的消息。據悉他於今天凌晨在跑馬地雲暉大廈寓所昏迷,其70歲女兒發現遂報警,送灣仔律敦治醫院後證實不治,享年101歲。

饒公是中國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學家、經學家、教育家和書畫家,其巨著《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書共14卷20大冊,學問遍及13大門類,包括: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經學、禮樂學、宗教學、楚辭學、史學、敦煌學、目錄學、古典文學、中國藝術史等。根據香港饒宗頤文化館資料,饒公近年在中國有國寶之譽,在歷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關係等人文科學領域中,皆有卓越成就和貢獻。在詩詞造詣方面,古體、律詩、絕句,無一不精,尤擅填詞,又騷、賦、駢、散,無一不曉,卓立獨行於當代中國文壇,別樹一幟。他在書法、山水、人物畫創作上,也自成一家;甚至在音樂,特別是古琴,也有涉獵,可謂文、藝、學三者兼備。饒公不但學識淵博,更有虛懷若谷的寬闊胸襟,他一生不參與政治,潛心研佛,參透禪機,遠離名利。他談到其名字時曾說道:「先父為我起名饒宗頤,要我學周敦頤。周敦頤有一篇《愛蓮說》,他喜歡蓮花,因代表君子。」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

饒公本身就是自學成才的最佳典範,他從小就被父親嚴格訓練,寫詩、填詞、寫駢文和散文,14歲入讀中學一年便決定退學,隨老師在家自修,父親藏書數萬冊的「天嘯樓」,是他自學的最佳條件,童年沒有玩伴,終日沉醉在藏書樓中。15歲喪父,他繼承先父遺志,續編其尚未完成的《潮州藝文志》,全憑自修,探索出艱辛治學的途徑。避秦香港時,認識了王雲五、葉恭綽等人,他協助王雲五編寫《中山大辭典》,又協助葉恭綽編寫《全清詞鈔》,從此正式踏上了國學研究之路。
饒宗頤詩書畫造詣極高
七年前本欄寫過第722篇《探索》,對陳寅恪、王雲五這兩位自學成才的大學問家深表欽佩。陳寅恪通曉20餘種語文,王雲五只受過5年私塾教育,兩位鴻儒憑著自己的努力,在學術界嶄露頭角,出類拔萃。放眼古今中外,因家庭環境貧困,無法讀中學或上大學,雖低學歷,但肯自學而成為宗師的,為數不少。但饒家富甲一方,是潮州首富,有四家錢莊,很多人以為一定會出一個揮金如土、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饒公憑嚴謹之治學精神而成為一代宗師,與季羨林有「北季南饒」之美譽。
我家藏書中有《廣濟橋史料彙編》
他19歲應校長鄒魯之邀,受聘擔任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專志藝文纂修,他的《潮州藝文志》出版,成為研究潮州歷代文獻的重要著作。我家藏書中有一本《廣濟橋史料彙編》,是饒公編著。法國薛世祺老師《八十長青集》封面題字出自饒公手筆。饒公詩詞中,有不少是與柬埔寨吳哥窟、巴戎四面佛、金塔、真臘有關(見《國學大師饒宗頤詩詞選》)。
薛世祺老師《八十長青集》封面題字乃饒公手筆
陳寅恪遊學日本、德國、瑞士、法國、美國等,研讀梵文、巴利文、蒙、滿、藏、日、德、英、法、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臘等多種語言;而饒宗頤全憑自學,精通法語、日語、德語、英語、印度語、伊拉克語等6國語言文字。他於1949年定居香港,直到1979年9月,一直潛心學術研究,在香港這塊學術自由的天地,饒公有機會到世界各地考察學習,前往日本考證甲骨文,去印度研究梵文,遠赴法國研究敦煌學。他任教香港大學期間,教授詩經、楚辭、漢魏六朝詩賦、文學批評及老莊,課餘從事甲骨文及敦煌手卷、宋詞等研究。1978年他從香港大學退休,然後回到闊別30年的中國大陸,他走訪了14個省市,參觀了33間博物館,接觸到大量出土文物,他希望「不要辜負地下的寶物和考古學家的恩惠。」他認為:「歐洲的文藝復興,就是因為很多古希臘的思想精華,都在阿拉伯的寫本上保留下來。」「我們現在的情況也一樣,我們要趁機把“經”做一個新的整理。」饒公曾經說過:「做學術的人,應養成一種孤獨感,因為不孤獨的話,時間便不夠用,無法集中精力做事。我一定要孤獨,若心不能安靜,如何讀書?」正如好友所評,饒公以一顆超凡脫俗的靜心在知識的海洋裡孤獨地求真、求是、求正;這種潛心的探索研究,是他能成為一代宗師的源泉。世界浮躁,更突顯這種「靜心」、「潛心」的珍貴!
饒宗頤的畫《松下鍾馗》
他出版專著逾百種,發表論文逾千篇,先後獲法國漢學儒蓮獎(1962),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博士(1982),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榮譽人文科學博士及法國文化部頒授文化藝術勳章(1993),2000年獲香港大紫荊勳章,2003年獲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2013年饒宗頤文化館在香港荔枝角落成啟用。
饒宗頤的山水畫別具一格
史上自學成才最成功的一位是宋代大文豪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畫荻教子」的故事傳頌千古。除了陳寅恪、王雲五、饒宗頤,靠自學成才的還有啟功、齊白石、華羅庚、沈從文、錢穆、愛迪生、富蘭克林、易卜生、狄更斯、蕭伯納、馬克吐溫、傑克倫敦、林肯等,他們有的連學校未進過,有的小學未讀完,有的初中便輟學,更別說考進大學,但每個人都沒有放棄自學。雍正第九代孫啟功初中未畢業;齊白石八歲在蒙館學習半年便輟學;沈從文小學畢業就入伍;錢穆因辛亥革命學校停辦,在家自學;愛迪生只受過三個月的學校教育;富蘭克林八歲到十歲上過學;馬克吐溫十一歲輟學;林肯僅受過18個月非正規教育,27歲竟成了律師;香港首富李嘉誠就讀北門街觀海寺小學; Panasonic的松下幸之助只受過四年小學教育。他們的自學勵志事跡,都可以在網上找到。
《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全套)

(2018.02.08《華僑新報》第1407期》

附:
敬讀盧茵《自學》
李錦榮
三人雅聚港茶堂,似坐春風難盡藏。
謹記二師山海旅,即崇內境理情鄉。
會通主客誇邊界,轉化形聲應碎霜。
真智實從分類始,力求自學悟心航。
註:二師,饒公與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