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雨黃昏,我驅車去接伍兆職詩翁夫婦,又去接李文燦師傅,抵唐人街東昇樓酒家,先將兩大袋詩集搬上酒樓,再去泊車。這兩袋詩集有《紫雲清卷》、《女人一枝花》、《鄭石泉詩詞集》、《何宗雄回憶錄──雪泥鴻爪七五年》、《子漢詩詞集》(遺著)等。《紫雲清卷》已經面世數月,我曾取了一大箱回來,還未分派,適逢詩友雅聚,可以由作者親自簽名贈書,實乃吟壇雅事也。
譚銳祥壇主致謝詞 |
86歲壇主譚銳祥詩翁,《華僑新報》社長、玉瓊樓主人潘潔心(冰玉),麥基爾大學董事、著名建築師劉聚富院士,蒙城中華語文學校前校長陳喜澄工程師,88歲雷一鳴詩翁暨夫人蘇瑛女士,87歲吳永存詩翁暨夫人邱鳳英女士,85歲李文燦師傅,84歲鹿鳴園主人汪溪鹿詩翁暨夫人黃明嬋女士,83歲于遠樓主人伍兆職詩翁夫婦,83歲譚健民詩翁,78歲鄭石泉詩翁暨女兒鄭惠明,劉源詩兄夫婦,莫海波(墨浪)詩兄夫婦,韓志隆詩友,最年青的唐偉濱詩友,新加盟的黃耀梓詩友夫婦,李忠祜、馮軍詩友夫婦,李德勝、彭懷玉詩友夫婦,著名女詞人馬新雲(紫雲)詩友,本市知名作家趙慧卿女士,文壇新秀黎子等,最後自我介紹:無墨樓樓主、麗璧軒軒主白墨,來自柬埔寨,祖籍潮州揭陽人,姓盧,所以請大家今後不要再稱呼我白先生、白老師。席上除了我,還有陳喜澄校長、汪溪鹿夫人黃明嬋女士也是潮州人;黃耀梓詩友來自香港;彭懷玉詩友來自湖北天門;鄭石泉與雷一鳴兩位詩翁都是湖南老鄉;韓志隆詩友來自山西;來自北京的紫雲詩友是山東榮成人;唐偉濱詩友是廣西人;汪溪鹿詩翁老家是東北遼寧營口;譚銳祥壇主是廣東開平人;伍兆職、譚健民、李文燦諸詩翁都是廣東台山人;劉源詩兄來自印尼,祖籍廣東梅縣;來自上海的冰玉詩友祖籍浙江湖州;李忠祜、馮軍夫婦來自天津。以詩會友,將來自五湖四海的詩友聚集一塊,堪稱「雅盟」。
今年雅聚,有幾位詩友缺席。可余亭主人何宗雄博士暨夫人徐茹茵女士,彭鈞錚詩友,韓修乾(信天翁)詩翁,吳瑞琪詩翁,陸蔚青(懷素)詩友,胡憲(北極狐)詩友,李廣德詩友,丁樹清詩友,胡楠仁詩兄,海語詩兄、雪梅詩兄等,他們有的回國,有的已遷居他埠,有的在旅途中,有的忙不過來,也有的身體不適,雖然他們沒有出席,但很多人還是繼續寄詩作來,從未中斷,十分難能可貴。
![]() |
左起:白墨、劉聚富院士、李文燦師傅、譚銳祥壇主、陳喜澄校長、伍兆職詩翁 |
遠在北京的關欣升詩友,托人將其父親一冊《關際民書法欣賞》由《華僑新報》轉交贈我,並附來一函,謂四年前他來滿地可探親時,於「詩壇」發表過幾首詩,承蒙指正,十分感謝,回國後一直掛念加國詩友。像這樣的例子很多,是「以詩會友」的又一見證。「詩會」這「雅盟」,廣納百川,由昔日濫觴浮起,到今日波瀾壯闊,經歷十四年而屹立不倒,就憑著「以詩會友」的宗旨,沒有爭權奪利,更無筆戰風雲;彼此切磋詩藝,相互取長補短,豈有「文人相輕」!十四年來,也有一些詩友離去,而更多新詩友加盟,長江後浪推前浪,詩會未來後繼有人,青黃不接之憂休矣!
左起:彭懷玉、黃耀梓夫人、黃耀梓、譚銳祥壇主、白墨、馮軍、李忠祜 |
(2013.06.28《華僑新報》第11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