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第897篇:《書話》

日前在唐人街楓華書市買了一套《中國通史》,共22冊,兩萬多頁,約兩千萬字。這套書與我家兩套藏書《中國歷史編年史》、《白話廿四史》不同,其優點是資料非常詳盡,全文字,既沒有譁眾取寵的大幅彩色插圖,也沒有胡亂添加的自以為是之評語,只是將二十五史重新編寫,尊重歷史,不刻意隱瞞、故意篡改、有意增刪、肆意砍伐,像這樣的史書,如今已經越來越難買得到了。
《中國通史》全套共22冊

家裡藏書中,以歷史、政治類的書為主,詩詞類次之。歷史書籍,能買到原著,固然最好;若是今人註釋,應避免用「政治眼光」評議史料,給歷史事件「定案」,誤導後人。對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不應過早下判語,千秋功過,留給後人評說。因為,我們也活在歷史中,我們也是歷史過客,百年之後,當時間將一切沉澱,事實之真相就會浮出水面,子孫後代會給我們一個公正的評價。
語言、文字工具書
近年買書以英法文書籍為主,而且越來越情有獨鍾。主要原因是外文書籍給我的印象是:認真;不管是內容、立論、圖片、資料來源、註釋、索引,都非常專業,一絲不茍。有些作者為了要完成一本書,不僅僅去圖書館翻查典籍,上網搜索史料,而且還親身前往事件發生地點作調查、搜證,甚至住了一段頗長的日子,往往前後經過好幾年時間的折騰,著作才面世,相信可以傳世百年。
《紅旗──共產主義的歷史》
我在Amazon網上郵購《紅旗──共產主義的歷史》一書,厚約七百頁。作者David Priestland是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他將兩百年來共運興衰史和盤托出,由法國、德國到蘇聯、中國,由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到毛澤東、卡斯特羅、胡志明、戈爾巴喬夫,也順便提及赤柬頭子波爾布特,其分析都在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的大前提下,沒有過激的言論,沒有個人的情緒,只有大量數據、史實,讀者看完這本書,就會明白為什麼蘇聯會解體,為什麼阿爾巴尼亞這盞「歐洲明燈」會熄滅,為什麼東歐會變天,為什麼「同志加兄弟」的越南會反目,為什麼柬共要大規模消滅城市人口?為什麼古巴會與美國邦交,而令朝鮮成為共產主義在世界上「碩果僅存」的最後一塊「淨土」?
Anne Applebaum兩本書《古拉格》(右)和《鐵幕》(左)
我還買了《華盛頓郵報》政治專欄女作家Anne Applebaum的兩本好書:《古拉格》和《鐵幕1944-1956》。提起《古拉格》,就讓人想起前蘇聯作家索爾仁尼琴,他為了獲得蘇聯集中營真實情況,用了十年時間採訪了270人,列舉了31種刑訊方法,完成了《古拉格群島》,該書於1973年在西方面世,但直到1989年才後才能在蘇聯流傳。197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四年後他被驅逐到西德後才能領獎。Anne Applebaum的《古拉格》可以說是索爾仁尼琴《古拉格群島》的續集,但由於在自由環境下寫作,內容更加具體,數據更加豐富,從1917年十月革命後第一個勞改營到1939年的大清洗,詳細繪述逮捕、押解、監獄、囚犯、逃亡、反抗的一點一滴,從1941年戰爭爆發到1984年解凍與釋放,從斯大林之死到搗毀塑像,書末還有勞改營資料統計數字,本書榮獲2004年普利茲著述獎。2012年,Anne Applebaum再次推出《鐵幕1944-1956》,描述東歐共產主義由奪取政權、冷戰到匈牙利事件,這本《鐵幕》榮獲2013年麥基爾大學Cundill獎,相信她還會寫下冊(1957-1989)。
福山義弘的兩本書
如果對歷史和政治書籍都有興趣的話,我向大家再推薦斯坦福大學日裔教授Francis Fukuyama福山義弘的兩本暢銷書:《政治秩序的起源》(2011)和《政治秩序及其衰落》(2014)。這兩本書在網上都有中譯本電子書供閱讀,但若能讀完原著就更好。福山教授從中國春秋戰國到秦漢談起,分析世界各國宗教沿革、法律演變、政權更替,見解中肯,很有見地,他的第二本書還談到阿拉伯之春和當今時局前瞻。像這樣的書,只有在言論自由的西方才能問世。政治上福山教授被認為是新保守主義者;他反對2003年的美伊戰爭,但曾經簽署文件,建議克林頓總統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權。
《歷史上的今天》
我買了很多「歷史上的今天」、「符號大全」和考古方面的書,不下數十本。我對每一天曾經發生過的事都感興趣,所以有關這方面的各式各樣中英法文書籍一定不會放過。「符號」涉及宗教、神話、民俗、占星、文化,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符號,能從每個不同符號中,發現不少有趣的話題,學到很多新的東西。除了符號,另一個範疇,就是語言和文字,那可是更加廣闊的天地,不一定要全懂,只要能涉獵,知道其他語言和文字的奧妙,包括起源、支脈,其樂無窮。所以,除了柬語、泰語、寮語、越語,我還買了印尼語、馬來西亞語、緬甸語、朝鮮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希伯來語和俄語等辭典(只有阿拉伯語和印度語不敢碰),對研究外語,或多或少都有幫助,如今資訊發達,任何一種語言,都可以輕易在網上找到翻譯、書寫、讀音,但翻閱典籍的感覺,實在是任何電子書不可比擬。考古只是夢想,買了大堆書卻不敢問津;而甲骨文已經不是考古那麼簡單了,非我今世能跨進門檻,未有資格稱「涉獵」,只能在門外看看罷了。
(2016.03.11《華僑新報》第1307期)
附:
敬讀盧茵《書話》
李錦榮
認知宇宙歸群腦,集合為書記憶恒。
實體超離文字相,源頭詮釋境情層。
唯心規物成分類,外界無言任結繩。
歷史人間符號意,讀餘學鑰必然增。

讀盧茵隨筆《書話》有感
伍兆職
書迷中外話盧茵,書讀古今猶認真。
書架廿張仍不敷,書藏百種尚嫌貧。
書多彷似圖書館,書好何如麗璧人。
書費萬金無吝惜,書逢博士更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