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第1056篇:《暢抒》

嘉珈在以色列(2019.06.27)
昨晚到杜魯多國際機場接機,把女兒送回家,再返拉娃已經晚上11點半了。這段時間經常往返機場,上週六才來送女兒去以色列,週日送國翔哥和寶怡姪女回北愛爾蘭,週五那天本來要去接從法國巴黎來滿地可的張展榮甥兒一家,後來他說有朋友把他們接回去住,相約週六一起吃頓飯,然後他們便隨美國來的朋友去紐約。反正我已經退休,閒著也是閒著,有親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嘉珈在以色列耶路撒冷(2019.06.28)
女兒在以色列特拉維夫和耶路撒冷,每天都將照片和視頻貼到雲端上,看到她和同行團友的行蹤,雖分享旅遊之樂趣,但仍然擔心她的安全。我送的兩本旅遊指南派上用場,每個景點都有詳盡介紹,百聞不如一見,從機場回她家的路上,聽她細述所見所聞,令人大開眼界,從死海到哭牆,從西岸地區到加薩走廊,對猶太復國和以巴衝突的歷史有多一些了解。我喜歡尋根問底,包括1美元對以色列貨幣3.6新謝克爾New Shekel的匯率、與滿地可7小時的時差、駕車方位與加拿大一樣是靠右行駛等。我在想,要是讓我去的話,一定可以每天寫一篇《以色列之旅》遊紀,滿載而歸也!
嘉珈在以色列死海(2019.06.29)
與小可兒分開才九天,一回到家恨不得把愛女從睡夢中喚醒。幸好7月1日加拿大國慶,不用上班,可以陪伴心肝寶貝,彌補小別思念之母女情懷。除了給小可兒買一雙精美的黃色拖鞋,還買許多Ahava護膚品送給媽咪,是用死海泥製成,價格的確不菲;而我則有以色列磁貼和土特產零食。
手工精製的童鞋,穿在小可兒腳上
住在法國里昂的二姐日前來電話,告知甥兒一家三口將來滿地可幾天,然後去紐約,我答應去接機;後來又接到甥兒短訊,謂甥媳的中學時代女同學會來接他們去她家住宿,以便一起遊紐約。每天行程都排得滿滿的,只有星期六中午有空,小女於是約定他們,週六中午一點正在位於NDG區Monkland街5626號一家叫Hopkins餐廳用膳。
與張展榮甥兒、Jody甥媳和他們的兒子Kirian於Hopkins餐廳前合影(2019.06.29)
雖然氣象台預測有暴雨,但老天作美,我們中午見面時陽光普照,日麗天藍。小女與姐姐2007年6月去巴黎時曾經與表哥一家見過面,當時他們的兒子Kirian才不到兩歲,如今再次重逢,小男孩已經14歲。
與甥兒一家用餐,右一是甥媳的中學女同學Cherie(2019.06.29)
我們這一餐吃了兩個多鐘頭,聊天時令我回想起往事,一股無名的傷感湧上心頭。我想起1974年七七事變那天,展榮甥兒誕生時,母親往返產房的情景,兩個月後,我越過柬泰邊境到了曼谷;1976年二姐一家逃到泰國,1978年到法國。
33年前與甥兒在法國里昂家中合影(1986.09.06)
我在1986年9月6日去法國里昂,當時展榮才12歲,妹妹11歲,小弟展鵬10歲。
與淑貞二姐在法國里昂喜相逢(1986.09.06)
2012年和2018年我兩次到巴黎,都有到展榮甥兒的家與姐夫、二姐見面。
七年前在巴黎與姐夫、二姐相逢(2012.05.19)
去年歐遊時與二姐、姐夫及展榮一家合影(2018.09.21)
甥媳母親是日本人,父親是美國人,展榮在日本工作時見到了她,結下這段異國情緣。他們的兒子講一口流利的英法語,也能聽得懂潮州話和日語。
33年後與甥兒一家三口在滿地可合影(2019.06.29)
就因為親誼,我們維繫了切不斷的血緣。也因為親戚關係,彼此儘管很少聯絡,仍能保持恆久不變的親情。在加西愛民頓,我們探訪了林雪雯表姐,她是我四舅的女兒,表姐夫羅明三年前去世後,表姐深居簡出,幾乎與外界隔絕,但一聽到我的電話,馬上約我相會。
與林雪雯表姐合影於愛民頓家中(2019.06.02)
週六晚上,我接到多倫多表妹夫的電話時,心中突然有一種驚慌,因為五姨媽的身體一向不好,自從姨丈12年前在旅途中病逝澳洲之後,姨媽的身體每下愈況,令人擔心。幸好對方的回答是:我們來滿地可,現在入住酒店,明天到拉娃表哥家相聚。老伴與表妹閒聊,回憶當年她仍未嫁時到香港,曾與老伴家人同住一段日子,如今雖然往事如煙,卻仍歷歷在目。
王志耀表妹夫、蕭素君表妹來滿地可麥基爾大學參加長子王永信醫科碩士畢業典禮,右二為幼子王永麟(2019.06)
週日中午,表妹夫開車直接到我們家門前,原來他們來接讀完麥大醫科碩士的大兒子王永信回多倫多,繼續攻讀腦神經專科,其幼兒也已取得碩士學位,看到他們學業有成,堪慰老懷矣!我們一起開車去Table 51吃午飯,誰知抵步後才知道長週末休息。表妹說她要趕路回多倫多,相約大家到多倫多時再一起聚餐,我們只好在餐廳門口相擁道別。
嘉珮與一群朋友陪來自北愛爾蘭的白翠玲表姐和表姐夫在渥太華天橋下避雨(2015.07.01)
今天是7月1日加拿大國慶,小女與小婿每年這一天都到首都渥太華參加慶祝活動,而且好幾年都是遇到狂風暴雨,可謂風雨不改。
每年七月一日,嘉珮和子鵬都會去渥太華,風雨不改>(2019.07.01)
剛才傳來照片,今年慶典在艷陽中舉行,天藍雲白,楓葉旗紅,這是我來加拿大後第40個Canada Day。猶憶1992年,曾任歐老師夫婦來滿地可,我帶兩女陪老師到渥太華,當時是慶祝國慶125週年,轉眼27年過去,當年才9歲和5歲的兩女,如今已為人母也!
嘉珈與嘉珮陪曾任歐老師、廖如真老師遊首都渥太華(1992.07.14)
找出相簿,用手機拍下舊照片,傳去給展榮甥兒和曾老師留存,相信他們應該沒有像我那樣珍藏這些舊照。月前曾整理書信數千封,也同樣用手機拍下一些三、四十年前的舊信件傳給老同學,他們都記不起曾經寫過這樣的信件給我,那些跳動的陳年筆跡,是人生的記錄,是生命的軌跡,往事值得回味也!
27年前兩女與曾任歐老師夫婦遊渥太華(1992.07.14)
多愁善感的人,每逢遇到令人觸景生情的事物,總會感慨一番,就像重讀舊日記一樣,翻開每一年的7月1日,回顧數十個加拿大國慶節;當翻到1997年7月1日,是這樣寫道:「整個晚上守著電視機,錄下香港回歸的全部經過,與來自美國的好友夫婦Tony和Elsa在客廳喝啤酒,暢談回歸以後香港的前景,五十年不變的承諾能否兌現?」今天再看香港新聞報導,會有什麼感想?
首都渥太華加拿大國慶慶典(2019.07.01)

(2019.07.04《華僑新報》第1480期)

附:
敬讀盧茵《暢抒》
李錦榮
個體家庭無比先,女兒遊旅亦心連。
聖城吊詭言難盡,死海成封神釋纏。
渥市旗紅雲淡定,加邦陽艷景新鮮。
暢抒文意親情溢,記錄人生感想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