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第1074篇:《小國》

波羅的海三小國旅遊指南
1989年8月23日,愛沙尼亞Estonia、拉脫維亞Latvia、立陶宛Lithuania三個波羅的海國家兩百萬人組成貫穿三國、南端直達維爾紐斯Vilnius的人鏈,要求擺脫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的統治。最終三國分別於1990年至1991年相繼脫離蘇聯獨立。今年6月,老同學曾經在「美篇」貼出這三小國的旅遊照片,當時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後來一聽說小女11月底要隨出差公幹的小婿去走一趟,我便第一時間在網上搜索購買三小國旅遊指南贈送他倆,與此同時,也認真搜尋這神秘國度的旅遊景點。
波羅的海三小國地圖
說到「黑色」星期五,對小女來說一點也不「黑」,她與小婿飛去波羅的海三小國旅遊,為期10天。當天下午,他們倆開了兩部車回來,停泊在拉娃屋前車道,幸好還沒有安裝車棚,才可同時停泊三部車。我開了新租的Sentra送他們去杜魯多國際機場,搭乘KLM航機直飛荷蘭阿姆斯特丹,再轉機去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今晨就收到他們從荷蘭和立陶宛傳來的照片和視頻,的確,沒有多少人會留意這幾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無法說出立陶宛首都名字,更何況是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
維爾紐斯大教堂建於1387年(林成輝攝)
文獻上最早出現維爾紐斯是在1323年,至今已經有近八百年歷史。1579年維爾紐斯耶穌會大學創立,成為立陶宛大公國最重要的科學文化中心。俄波戰爭(1654-1667年)期間,這座古城被屠城的俄國軍隊佔領。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蘭後,維爾紐斯被俄國吞併。1812年拿破崙在遠征莫斯科途中,佔領了該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又被德國侵佔。1922年成為波蘭一省之省會,並嚴禁居民使用立陶宛語。1939年蘇聯入侵波蘭,吞併了維爾紐斯。1941年,被德軍佔領,立陶宛27萬猶太人中,大約95%被屠殺。1944年7月。蘇軍奪取維爾紐斯,成為「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首府。
維爾紐斯建於17世紀的東正教聖靈教堂(林成輝攝)
維爾紐斯最重要的景點是「黎明門」Ausros Vartu,在1503年到1522年間,黎明門被建造為防禦城牆的一部份,是當時九個城門中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黎明門小禮拜堂中有著名的「黑面聖母」像。還有建於1387年第一座哥特木結構的維爾紐斯大教堂、
維爾紐斯大教堂夜景(盧嘉珮攝於聖誕樹亮燈儀式後)
建於1408年巴洛克風格的聖彼得保羅教堂(2000年教宗聖保羅曾到此,由於他父親是波蘭人,母親是立陶宛人,所以專程來此教堂祈禱,教堂從此也聞名。) 建於17世紀的東正教聖靈教堂、聖德蕾莎教堂、聖三一教堂、聖凱西米爾教堂、聖母大教堂、曾被拿破崙想「放在手掌中帶回巴黎」有500多年歷史全紅磚結構的聖安妮教堂、
維爾紐斯聖安妮教堂(盧嘉珮攝)
伯納德教堂及修道院、聖麥可教堂、七百年歷史的聖尼可拉斯東正教堂,以及建於14世紀的總統府。
維爾紐斯有500多年歷史全紅磚結構的聖安妮教堂(林成輝攝)
里加Riga是拉脫維亞的首都,其歷史超過千年,古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190年里加修道院設立,1200年,500名十字軍和23艘船艦登陸里加。由於受到波蘭1581年合併立陶宛聯邦的影響,里加在1621年被瑞典統治,1656年,俄瑞戰爭期間受到俄軍攻擊,直到1710年,里加一直是瑞典最大的城市,之後淪為俄國領土。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進入里加,1918年拉脫維亞宣佈獨立,里加成了首都。1941年,里加被蘇軍佔領,納粹德國則在1941年至1944年佔據這個城市,1945年,蘇軍再次入城,直到1991年拉脫維亞脫離蘇聯,正式宣佈獨立。
里加自由廣場豎立世界第二高的自由女神像(林成輝攝)
著名的里加聖彼得大教堂,建於1209年,有123米(戰前高136米)高塔樓;主教座堂建於1211年是波羅的海國家最大的中世紀教堂。
建於1209年的里加聖彼得大教堂(林成輝攝)
此外,里加著名景點還有:
里加黑頭宮(盧嘉珮攝)
黑頭宮(原建築興建於14世紀早期,屬於黑頭兄弟會,1941年6月28日被炸為廢墟,1995年至1999年重建)、
三兄弟是里加最古老的民居建築群(盧嘉珮攝)
三兄弟(座落於馬薩比爾森街17號、19號、21號,每座住宅分別代表中世紀住宅建築不同時期的風格)、
貓之屋建於1909年,因屋頂上兩隻憤怒的貓雕塑而聞名(盧嘉珮攝)
貓之屋(傳說委託該建築物的富商被拒絕成為里加商人行會成員,便將屋頂兩隻憤怒的貓朝向行會建築以報復)、
里加市政廳廣場,背後是重建的黑頭宮(盧嘉珮攝)
中央市場、自由紀念碑、里加主教座堂、
里加聖誕主教座堂是拜占庭式東正教主教座堂(盧嘉珮攝)
里加東正教堂(建於1876年)、
里加瑞典門建於1698年,是舊城唯一保留下來的城門(盧嘉珮攝)
瑞典門、火藥塔、拉脫維亞戰爭博物館等。
里加自由紀念碑(盧嘉珮攝)
塔林Tallinn是愛沙尼亞首都,早在1154年,這個城市就被記載在史書中,最初稱為凱爾萬Qlwn,後稱為林達尼薩Lindanisa,1291年被丹麥佔領,改名為列巴爾Reval,1918年愛沙尼亞獨立,稱為現名塔林(在愛沙尼亞語中,是「丹麥人之城」的意思)。1561年,塔林成為瑞典領土,1710年,以塔林為據點的瑞典軍向俄國投降。1918年,塔林市民發表獨立宣言,但隨即被德軍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塔林被納粹德國侵佔,1944年又被蘇軍奪取,被強制加入加盟共和國,直到1991年8月,愛沙尼亞脫離蘇聯,重新建立獨立民主的共和國。塔林老城區於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入世界遺產名錄中。今年是塔林慶祝建城800週年紀念。
塔林市政廳廣場(林成輝攝)
塔林有一座15世紀末期建造的哥特式尖塔,159米高,建於聖奧拉夫教堂上,在1549年至1625年間,是世界最高的建築物,經歷數次大火與重建,如今高123米。
塔林入城城牆(林成輝攝)
景點還有:丹麥國王花園、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東正教教堂、
塔林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盧嘉珮攝)
三個觀景台、市政廳廣場、瑪格麗特堡壘、聖凱薩琳通道、
塔林觀景台上拍全景(盧嘉珮攝)
Viru Gate老城門等。
塔林下城區商業街(林成輝攝)
這座古老都會,保留了完整的中古風格建築,是波羅的海三小國中最美麗的旅遊城市,與對岸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僅僅80公里之距離,搭乘遊輪往返十分方便。我會建議小女從塔林去一趟芬蘭,這樣就有四國遊的難忘經歷。
塔林東正教大教堂(林成輝攝)
提到小國,我只去過盧森堡,以及兩個袖珍小國梵蒂岡(排名第一)和摩納哥(排名第二),還有幾個未去,包括:聖馬力諾(排名第五)、列支敦士登(排名第六)、馬耳他(排名第十)、安道爾,這些都在歐洲。我對其餘小國家的興趣不大,還是找時間去一趟波羅的海三小國,北歐五國,以及希臘和克羅地亞,然後再去俄羅斯、波蘭、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至於日前剛發生地震的「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一想到霍查和謝胡,這「歐洲明燈」還是別去吧!
立陶宛維爾紐斯聖彼得保羅大教堂建於1408年(林成輝攝)

(2019.12.05《華僑新報》第1501期)

附:
敬讀盧茵《小國》
李錦榮
靜讀師言感發豐,波羅的海史何窮。
索源詮釋宏觀渺,思古幽情殊異融。
小國教堂凝韻意,一元靈境入蒼穹。
自然主義多方競,文化無邊證極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