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5日珍珠婚慶攝於無墨樓 |
14年前,本欄寫過《琴瑟》(1998.07.31),到滿地可探親的敖詩豪先生讀後,寫了一首七律回贈:「青梅竹馬意悠悠,激烈壯懷筆力遒。情湧毫端千扎信,鵑啼柳上幾番愁。夫妻本是同林鳥,琴瑟何需異曲酬。往事如煙欣過眼,西窗剪燭寫春秋。」(刊登於《詩壇》第78期)轉眼敖先生返回福建已經11年,重讀舊作,回味無窮。「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願敖先生諸事吉祥如意!
寫《琴瑟》一文時,大女兒15歲,小女兒才11歲,如今,我們倆已經在60歲邊緣了。回首30年來攜手並肩走過的坎坷崎嶇路,的確令人感慨萬千!今早收到譚銳祥壇主的七律贈詩,去開信箱,又收到何宗雄校長郵寄來賀詩,讀後感懷五中,無言銘謝。昨晚在工廠起草了一闋詞,平淡無味:故國同窗成伴侶,劫後重逢、港島迎婚娶。卅載齊眉情萬縷,並肩攜手經風雨。 天賜麟兒添兩女,母愛栽培、拔萃功名取。歷盡滄桑緣幾許?詩題紅葉傾心語。
──蝶戀花‧珍珠婚慶贈內子
我於1981年抵赴港迎親,內子於1981年聖誕節抵滿地可,1982年2月25日,我們在滿地可法院舉行簡單的婚禮,當時由陳健新先生和法官一起主持,有多位好友到場見證。30年過去了,那一紙婚姻證書還在,陳健新律師已辭世,見證的好友們兒女都成家立業,而我們也即將步入老年階段,再過幾年,就會被授予「長者」身份,享受「耆老」稱號,屆時也夠資格參加「敬老會」了。
1982年2月25日攝於滿地可法院結婚登記前 |
卅年後(2012年02月25日),再到滿地可法院前留影懷舊。 |
剛到加拿大才幾天,攝於滿地可植物園(1981.12.28) |
30年來,家裡打理得井然有序,我是從來不入廚房,不打開雪櫃的,偶爾幫忙洗一次碗,就被女兒當成頭條新聞大豎拇指。繁雜的開支賬目,都是老伴一人精打細算;初一十五、時年八節、先父母忌日,這些拜祭事宜,我一概不知。醫生約會、社團宴會、親友喜筵,所有安排都是老伴的工作。用「日理萬機」形容她,其實一點也不過份,因為她除了繁忙和永遠做不完的家務之外,還要為女兒作心理輔導。每當大女兒在律師樓遇到不如意的案件,或情緒低落時,總愛到我們臥房中和媽咪一起睡,聊天到凌晨,有什麼心事、疑難,一一分憂、解答。小女兒更是媽咪的廚房密友,母女倆研究如何做好一道菜,應該怎樣才焗出香噴噴的麵包、蛋糕。學業上也是母親的極力支撐,她姐妹倆才能讀出好成績來。昨天,小女兒說她想到麥基爾大學攻讀MBA工商管理碩士,媽咪立即大表贊同,有困難直說,我們全家人一定支持!所以,我這一家之主,其實比不上她「一家之煮」!
執子之手,與子同行!(2011.10.29於Chicoutimi) |
多麗
──銀婚之慶贈內子兼謝眾吟侶賀詩
乍回眸,頓驚歲月悠悠。憶校園、同窗共硯,忽逾四十年頭。湄江畔、青梅竹馬;楓葉國、小築書樓。亂世紅塵,赤繩白首,韶光如夢閱沉浮。廿五載、齊眉相守,卿我數風流。憑心血、栽培兩女,澹泊無求。
美姻緣、前生註定,執子之手遨遊。歷艱辛、遍嚐甘苦;越險關、倍感溫柔。勤儉持家,孝親重義,樂觀應變解憂愁。更何必、山盟海誓,真愛度春秋。銀婚慶,詩章饋贈,誠謝吟儔。
(2012.02.24《華僑新報》第10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