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第652篇:《豁達》

上週日下午到唐人街中華會館出席第14屆全僑公祭大典籌備會議,譚銳祥壇主告訴我,他接到吳永存先生從醫院打來的電話,要他向詩友們說聲永別,令我如雷轟頂,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我幾乎每個星期二之前就一定收到吳老電郵來的詩詞稿件,即使他遠遊出埠,也一樣風雨不改,怎料上期(《詩壇》第486期)竟破例沒有收到郵件,我還以為他的電腦上不了網,正想去函催稿,就聽到這樣的消息。吳老今年比壇主譚公還大一歲,虛歲83,前海軍艦長,身材高大,健康一向很好。前兩個星期到中華會館開會,還在圖書館見到他,我與他寒暄,他說剛從多倫多回來,並贈我一本第115期《僑協雜誌》雙月刊,內中有他聯合簽署「堅決反對裁併僑務委員會」的書函。

正好伍兆職先生也來開會,我於是提議,散會後一起去探病,譚公表示贊同。由於我和伍老的車停在地鐵站乘坐地鐵來唐人街,所以由我開了譚公的車,3人一塊前往南岸Charles Lemoyne醫院,登5樓503號病房探望吳老。譚公想先去買束鮮花,但醫院花店已關門,我們只好空手上樓。

聆聽吳老細說病情,原來他已入院第8天。禍首是十二指腸潰爛,大便呈黑色,他說18年前發病,也住這所醫院,他後悔當時沒有聽醫生勸告動手術將十二指腸切除,以杜絕後患,如今舊患復發,已經是第6次出血。醫院每天給他輸一大包血,很快就流光,血漿填滿腸胃,漲至肺和胸腔,醫生必須用人工將血從口腔大量抽出,急救了24小時,總算度過危險期,但仍無法止血,淤血結塊,阻塞大腸,又要人工灌腸,情況一點不樂觀。醫生坦然告之,如果一直延至星期二(5月5日)仍然出血,就要動手術切除十二指腸和潰爛的部份腸胃,但由於病人年齡超過80,身體虛弱,成功機會只有50%,換句話說,如果手術失敗,病人一直沒有醒過來,生命就寫下句號。

吳老說他趁現在還可以說話,所以致電向詩友、朋友訣別,如果他被推進手術室後,萬一不再醒來,也算是與大家辭別。他說話神智清醒,丹田力充沛,相信應該可以度過這道生死鬼門關。我們預祝吳老吉人天相,化險為夷,成功切除大患,驅逐二豎,再活到一百歲。他很樂觀,還說在病床上依然不忘寫詩,隨即將一小張紙遞給我,上面是他的字跡:「(五絕)住醫院(十二文)吳永存(2009.5.2在醫院寫成)加福利均分,國民皆感欣。病人要住院,不必付分文。」他告訴我,也許這是他的最後一首詩。平時都是電郵,手跡不多,多珍貴的墨寶,我小心翼翼收藏,深恐遺失。

我們與吳老握手辭別,深深祝福,希望上蒼庇佑,病魔早日離他而去。他起身送我們3人到病房門口,再向我們揮手致意。返回唐人街,我將車交還譚公,與伍老到Place D'Armes地鐵站,本以為可以一路暢談,誰知他是向西15個站去Cote-Vertu終站,我是朝北岸15個站去Montmorency拉娃終站,彼此分道揚鑣,頗感可惜。我在地鐵中,腦海裡一直浮現吳老病中情景,心情格外沉重。

昨天,收到譚公傳來吳老重新寫過的詩兩首,除了修改五絕,又寫一首七律,註明「請譚主席轉」,譚公隨即也寫了兩首七絕贈吳老,伍兆職先生寄來慰問詩,我昨晚在工廠急就章,填了一首「江城子」,一起加進《詩壇第487期》中。今早加班到6點許才回來,匆匆上樓睡幾個小時,9點半老伴喚我起身寫稿,第一件事就是打電話給譚公,詢問吳永存先生是否需要動手術,他說還未有最新消息,叫我打去醫院了解。我恐怕吵醒吳老,不敢打去病房,於是撥電話給雷一鳴先生,他說吳老的情況好轉,應該不用開刀,一有最新情況會立即給我知道。暫時放下心頭大石,才將《詩壇》定稿,然後敲鍵打這篇日誌,想到吳老臥病仍能執筆,談笑對待生死,故取題目為「豁達」。

要心胸豁達不容易,凡事能看得開,能放得下,不斤斤計較個人名利得失,說易做難。敢於面對生死而勇往直前,接受挑戰,這要有多大的勇氣,一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什麼?陸游絕筆詩感嘆「死去元知萬事空」,活著的日子裡,應該快樂地享受人生,珍惜每一個日升日落的白天夜晚。

探病回來,令我想得最多的,是陳桂(子漢)先生和陳淑霞博士,他們兩人相隔萬里,一老一少,因為緣份而同時出現在「廣州老伯在多倫多」網上,這是媒體的功勞。《子漢詩詞集》留下315首詩作,為詩詞人生寫下圓滿句號。如果能讀到陳淑霞博士的遺作,也算能彌補我們不曾見面的遺憾。我在想,吳老近兩年間在《詩壇》發表了109首詩詞,但願他平安出院後,也為自己出個人專集。拙作《詩翁》一文中,羅列了超過70古稀的詩友芳名,目的是希望他們能與時間賽跑,爭取在思維還活躍、記憶尚清晰的時候,趕緊為自己出版個人詩集,像曹又方說的那樣:「一生要活得夠本!」要留點東西給後人,到臨終那一刻,可以含笑的對自己說:「我曾經來過這個世界,曾寫過一些東西留給人間,回首這數十年我沒有白活,捫心自問,俯仰無愧天地,不枉此生矣!」
(2009.05.08《華僑新報》第950期)

附:
敬讀盧茵《豁達》
李錦榮
消息遙來愁意圍,公車師駕快如飛。
無花空手登樓急,一境深情擊念依。
吳老病中吟句改,親朋心里向天祈。
峰雲邊月詩城遠,騷侶低頭待曉暉。

突接吳永存詞丈病危醫藥乏術有感
譚銳祥

危言怯語駭聽聞,孰信遺和永別君。
健魄魁梧彪炳樣,蒼天曷忍奪吾軍。

奕奕神情冠病群,為何預築葬生墳。
吉人自有天相照,二豎咸應借火焚。

致吳永存詩友
伍兆職
探病回來稍感安,奈何深夜尚微寒。
吉人天相復原速,再詠花驕賞月圓。

江城子
──深切慰問吳永存詩翁住院留醫
白墨
膏肓二豎太猖狂,雪加霜,虎和狼。舊患指腸、潰爛缺堤防。出血猶如潮水湧,留病院,臥醫床。
八三吳老歷滄桑,遠洋航,壯心償。吟唱詩詞、生死不悲傷。禱告吉人天祐助,祈無恙,祝安康。

加國住院有感
吳永存
加福利耕耘,國民皆感欣。
病人要住院,不必付分文。

住醫院治療十二指腸感言
吳永存
指腸十二不言長,食物通關把守良。
五十年前曾出血,十秋歲後又重傷。
星辰日月循環轉,宇宙乾坤運作忙。
組織天生當有用,緣興緣滅有無常?

吳永存詩友康復感吟
何宗雄
吳兄臥病兩週長,墨友聞之甚緊張。
妙手回春康復快,藉詩祝福表衷腸。

敬步吳公原玉並頌康壽
雪梅
驚看麗璧啞雷長,永別之音可苦良?
宿疾重來侵體累,訣詩突兀引神傷。
勞心僑務書函密,健筆詞章韻調忙。
二豎此關今闖過,杖朝堅毅勝尋常。

祝吳兄永存早日康復
雷一鳴
風和日麗乍陽天,突兀吳兄痾病纏。
藥到吉人承祖佑,願多休養早康痊。

祝吳永存詞丈早日康復
鄭石泉
其一
貴體違和今日聞,蒼天有眼佑吳君。
吉人自有天人相,否極泰來友意殷。
其二
驚聞吳老體違和,住院診療掛念多。
看望無緣心意重,只祈早日渡康河。

浣溪沙
──住醫院兩週,感謝譚公、伍公、及白墨先生探病及贈詩慰問
吳永存
半月沉痾臥病床,醫生護士測治忙。血漿藥水灌輸強。
高級藥針無計本,優良功效得回康。奉詩感謝不相忘。

答謝各詩友慰問
吳永存
感謝何宗雄、雷一鳴、鄭石泉、李錦榮、雪梅諸詩翁贈詩,暨林金女士、林正曾先生、陳俊雄教授、李義安牙醫伉儷、海語詩友等慰問病情。
長期服用安摧奮,舊疾指腸臨危近。
累月消磨有害深,經年腐蝕無冤忿。
西醫副作用隨身,中藥真功求根隱。
感謝詩儔慰問殷,復元順利呈賢聞。
註:安摧奮,即Entrophen之譯音。

讀《華僑新報》知吳永存先生住院有感
丁樹清
讀報靜思吳永公,壽高已至八三翁。
滄桑歷盡闖天海,詩韻吟餘見筆功。
病痛年高全不顧,情深氣浩總無窮。
人生一世孰珍貴,品德冰清貫彩虹。

答謝白墨先生轉來讀者丁樹清先生慰問詩一首
吳永存
新詩轉到破愁顏,坦率開門即見山。
初識丁君同道義,知交好友不奸患。
悠遊天下千秋侶,歷練滄桑須臾還。
雷雨經綸文采盛,風霜節概禪山閑。

蝶戀花
──借韻吳永存先生祝先生康泰
紫雲
五月清風吹異彩,百卉芬芳、共祝君康泰!去疾抽絲休慢待,開心靜氣悠閑態。
縱筆詩壇君不懈,頑疾難摧、著墨豪情在!不老文章流水載,常青志向騰如海。

步丁樹清先生「讀報知吳公住院有感」
吳永存
敬謝關注,讚譽不敢當。
浪得虛名只為公,青絲轉瞬白頭翁。
夕陽華麗雲飄效,朝霧朦朧日出功。
性喜悠悠時有限,容歡蕩蕩趣無窮。
吟詩作對圖消遣,赧受樹清譽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