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6日 星期四

祝賀白墨先生《麗璧軒隨筆》專欄文章1000期

《華僑新報》「海闊天空」專欄作者:敬家駒

本週,白墨先生在《華僑新報》上撰寫的《麗璧軒隨筆》專欄文章,正好是第1000期。

從1996年9月20日到2018年4月26日,漫長的22年時間,任憑歲月風雲變幻,不變的是白墨先生筆耕不輟,每週一篇,從沒停止。加上《華僑新報》不忘初衷的支持,二者相得益彰,成為蒙城華語文壇的一段佳話。

筆者定居蒙特利爾將近10年,閱讀中文媒體和中文專欄,是伴著白墨先生的文章和組稿的詩詞度過的,白墨先生以其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寫作以及對古典詩詞藝術的巨大投入和熱愛,事實上成為了蒙特利爾乃至海外中文媒體界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

白墨先生《麗璧軒隨筆》專欄文章,立意簡潔並不失深刻,觀點獨立卻沒有偏激,看似天馬行空,實則緊扣主題,近這幾年隨著歲月的沉澱以及閱歷的磨礪堆積,他的文章和立意更有爐火純青、登峰躍進之勢頭,逐漸形成了自己厚積薄發在歲月感悟之外,嬉笑嘲諷於針砭時弊之中的獨特寫作風格。

觀點獨立,不受掣肘和任何政治勢力的籠罩和顧忌,是白墨先生文章最為可貴的閃光點,也讓他的文章具有了無窮的生命力。獨立的個人精神世界才能創造出真實的寫作個人,白墨先生就是這方面傑出的代表,他的文章取材廣泛,古今中外,包羅萬象,沒有禁區,沒有死角,褒獎和批評依客觀事實為依據,歌頌或譴責憑普世價值為準繩。像刊登在2017年6月8日《華僑新報》第1372期上的《知己》這篇文章,白墨先生以其淵博的歷史知識,獨立敢言的獨特風格,辛辣地嘲諷了上個世紀那段荒唐的中蘇歷史人物,文章僅僅圍繞知己這一主題,暴露了一些偉大人物如何對待「革命知己」的真實面目,尤其落筆在一張印有四位前中國國家領導人浮雕像的百元人民幣上,迅速生動地勾勒出那段哭笑不得的歷史歲月。

題材真實,又經過作者生活閱歷的積澱和提煉,是白墨先生文章的另一特點。白墨先生逃亡於上個世紀的赤柬動蕩,來加拿大後長期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工作,可以說是一個自食其力、艱苦奮鬥的移民典範和楷模。但長期的體力勞作也嚴重損傷了他的身體健康,其刊登在2017年7月27日《華僑新報》第1379期上的《維修》讀來使人潸然落淚,白墨先生以看似輕鬆實則隱含無盡心酸的筆觸,訴說自己身體在提前病退之後所遭受的痛苦和折磨,於無聲處之中,告訴了我們,特別是新移民一個淺顯的道理,保護好自己,尤其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白墨先生還是一個認真負責的評論作家,他特別注重文章論點論據的準確真實,其發表在2018年4月19日《華僑新報》第1417期上的《言責》這篇文章裡,白墨先生鄭重地寫道:寫東西要向讀者負責,首先要向自己負責。把錯誤信息傳達出去,貽害後人,罪不可恕。他繼而在文中舉例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大陸畝產幾萬斤的謊言鬧劇並總結告誡說:隻手遮天,欺名盜世,白紙黑字,欲蓋彌彰,相信誰也抹不去,言責,對於新聞工作者就更加重要。

可以說白墨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的筆耕不斷和組稿詩壇,是他和一大批熱愛中國古典詩詞的詩人和詞人以及《華僑新報》這個媒體共同造就的一個罕見的海外文化現像,延續至今,憑借《華僑新報》幾十年的刊印發行已經成為一個堅持傳承中華文化的傳奇。

他們所共同傳遞的:獨立暢言,兼容並蓄,鍥而不捨,堅持傳承的真正中國讀書人的精神,將隨著歲月的衝刷,越來越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華僑新報」1418期2018.04.26)
加西亞省愛民頓《光華報》2018.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