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第1099篇:《余良》

余良新著《從中國、柬埔寨到美國》,封面由其二女兒林碧芳設計
湄河紅色漩渦血,席捲了、棉寮越。卅年美國路崎嶇,歷盡滄桑風雪。故鄉情老,異邦情切,字字傷離別。
神交紙上初心潔,憶往昔、文壇熱。紅林外傳百餘篇,留待後人評說。新書面世,董狐椽筆,史冊知優劣。
──《御街行》賀余良兄新著《從中國、柬埔寨到美國》即將面世

日前收到美國費城余良(林紹強)兄來函:「我打算今年要出第三本書,書名是《從中國、柬埔寨到美國》。書中收集了我多年來所寫的除了中篇小說之外的大多數作品,估計約十四萬字。我出書的目的是通過個人從中國、柬埔寨到美國七十年的人生軌跡,主要是反映柬埔寨六、七十年代一些歷史,以親身經歷揭示紅色高棉的罪行。我出生於中國,中國是我的“根”,成長於柬埔寨,柬埔寨是我的“路”,最後來到安身立命的美國,美國是我和家人的“本”。我要寫的就是這條漫長、曲折、坎坷又艱險的“路”。雖然歷史巳翻過另一頁,但它總是柬埔寨人民和華僑走過的曾經的“苦海無邊”的路,二十世紀人類大悲劇,又怎能叫人若無其事、任其淡忘?」這是件文壇喜事,值得慶賀也!

我與余良兄之交往應該追溯到1983年,始於溫尼辟《緬省越棉寮華報》,報紙從最初手抄版雙月刊到打字版月刊,副刊主編先後有王家英、田淑丹、廖萃川等,當時余良兄的長篇小說《紅林外傳》,背景是描寫赤柬暴政,每期都連載,從未中斷,我們因為寫稿,彼此成了素未謀面的文友。

1996年2月7日晚上,從工廠打電話回家,老伴告知余良兄從費城來滿地可,於唐人街東坡樓,我還在上夜班,錯過了瞻韓之機會,回來後填了一首《小重山──費城林紹強兄到訪不晤》:

昨夜知君到滿城,東坡樓上客,是韓荊。奈何未克赴鷗盟,窗外雪,悵惘寄愁情。
筆墨結群英,讀《紅林外傳》,夢魂驚。有緣千里酒樽傾,心儀久,肝膽照平生。
余良《紅色漩渦》封面(其二女兒林碧芳設計)
事隔10年,於2006年8月9日(星期三),余良兄來電話,謂翌日乘搭灰狗巴士離開費城,晚上十點許抵滿地可,我們約定星期五中午於唐人街東坡樓相見。神交25年,整整四分之一世紀,終於圓了我的「瞻韓之夢」。我帶了一本《滿城賡詠集》送給余良兄,他帶了剛出版的新著《紅色漩渦》贈我,我們飲茶後,一起步行去《華僑新報》,刊登四期半版彩色廣告,推銷《紅色漩渦》。回來後,我幾乎日以繼夜,書不離手,花了好幾天,從頭到尾一口氣讀完這本鉅著,寫下了《麗璧軒隨筆》第516篇:《鐵證》,並填了一首「鎖窗寒──讀余良君《紅色漩渦》有感」,附加在專欄文章前:

虎口驚心,屠場漏網,更逢生死。追思往事,滿腹怒潮難止。想當年、血洗故鄉,一聲令下家園毀。嘆無辜百姓,慘遭吞噬,命如螻蟻。
流逝!湄江水。又滾滾奔騰,浪花濺淚。千古奇冤何恥!亂葬崗、多少斷魂,每聞哭泣悲聲起。敢直言、《紅色漩渦》,見證滄桑史。
錢建業教授翻譯之《紅色漩渦》英文版《Red Undertow》封面
《紅色漩渦》面世,是印支難民文學重要里程碑,我向很多朋友極力推薦,期盼有更多優秀的難民文學作品問世。2017年11月8日,收到余良兄寄贈《紅色漩渦》英文版《Red Undertow》,由錢建業教授翻譯,全書厚604頁,比中文版536頁更厚,相信該書在主流文學界影響更深遠、更大。錢先生是原天津南開大學八十年代英語教授,曾參與英中、漢英詞典編輯和翻譯工作,到美國後在大學專職中英雙語教學。在《紅色漩渦》英文版譯成後四個月,錢教授因患有哮喘病、心臟病加上車禍,不幸離世,享年82歲。
余良《卅年美國路》封面(由其二女兒林碧芳設計)
就在余良兄《紅色漩渦》付梓後兩年,他再出版第二本人生回憶錄《卅年美國路》,將他一家從1981年7月26日踏上美國領土開始,卅年間親身經歷,包括11年經營外賣快餐,14年開藥材店行醫的心路歷程,結集成書,共11萬字,曾在《華夏紀實》連載,好評如潮,該書於2010年11月在香港報告文學學會主辦的「首屆國際華文報告文學論壇」上榮獲“華夏之筆”獎,並成為大會推薦的三本書之一,我有幸於2011年2月14日獲作者寄贈。當時感慨萬千,口占一絕曰:四十載神交,相逢才一次;出書追董狐,史筆憑君記。
新冠疫情期間,余良與夫人忙碌做郵購藥材生意。
寫到這裡,也許有讀者問我關於作者生平,其簡介如下:余良,既是作家,也是中醫,原名賴俊槐,現名林紹強,1947年生於中國廣東潮安,1960年移居柬埔寨,1981年作為難民為美國政府收容,定居賓州費城,祖傳幾代,中醫家學淵源,從小耳濡目染,自學成材,對中草藥、湯頭藥方瞭若指掌,1997年3月23日「長壽堂」藥材店在費城唐人街開張,於行醫濟世之餘,還將診脈治病之臨床經驗整理成《名醫百方解》,在《華夏時報》連載百期。我曾獲他寄贈跌打膏藥治肋骨工傷患處,並多次來電話告知注意事項。
余良兄合家歡,兒孫濟濟一堂(2020.05.24攝)
欣知余良兄第三本書《從中國、柬埔寨到美國》即將出版,作為他的文友、知音,雖然只有一面之交,但其欣慰之心情,非筆墨能形容。我們都籍貫潮州,來自高棉,同飲湄河水,都是在海外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都以難民身份到北美,所以感同身受,多了一份同鄉情、難民情。余良兄為越棉寮華裔難民文學開闢新天地,他的豐富閱歷和寶貴人生經驗,為新書的成功,奠定了基礎,也給我做個榜樣,或許有一天,我會步他的後塵,撰寫《從柬埔寨、越南、泰國到加拿大》回憶錄。
余良的四個子女。由左至右:小兒子,出生美國,電腦技師;大女兒:紅色高棉時期出生,American bank 屬下二十多間分行總監(directer);三女兒,出生美國,費城醫科大學副教授,歷年學生歡迎度評比排名第一;二女兒,逃難時在越南出生,網絡營銷中成藥種類全美最多,美術設計,為余良設計了三本精美的書面。

(2020.05.28《華僑新報》第1527期)

附:
敬讀盧茵《余良》
李錦榮
欣讀師言感發多,余良心路歷程磨。
崎嶇踏步何期切,旋活尋機存在和。
堅苦勤思生命境,真知求是史觀科。
御街行摘悲情敏,恆久長流著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