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下自成蹊不需言(林新儀)

──農曆癸未年春節致端華學友的賀歲辭

各位同學、朋友們:
你們好!
借此新春佳節之際,我在遙遠的祖國一隅,向聚居於法國巴黎以及散居於世界其他國家的端華學友諸君恭祝三陽(羊)開泰,萬事大吉!


三十三年前,當我們還是柬埔寨金邊端華中學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郎之時,兵燹突起,戰爭的利劍擊碎了我們的青春之夢,斬斷了命運的鏈條,我們在少不更事的年紀便要直面慘淡的人生,於是,為了各自的生計,我們飄泊四方,浪跡天涯……。
如今,我們都已是年過半百之人了,各自的生活閱歷使我們成熟,孔夫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大抵如此。如果說我們這一代人還有什麼共同的美好心願的話,那就是相聚一處,「共話柬國風雨時」,並為曾經哺育、塑造過我們的心靈的母校──端華中學,送上一片真誠的祝福!
中國古時候有句成語,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說,桃樹和李樹原本是悄無聲息,默默無言的,但經過幾多歲月的成長與積累,終於憑著鮮艷芬芳的花朵和掛滿枝頭的累累碩果,吸引了無數的人們慕名前來觀賞;樹下本無路,來的人多了,於是就踏出一條路來(蹊,作小路、小徑解)。借桃李而言人事,意喻只要具有真誠、仁厚之心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就一定能贏得世人的矚目、尊敬、景仰。用這句成語來形容我們的母校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我常常想,我們的母校,歷經戰亂滄桑而不衰,如同鳳凰涅槃,重獲新生之後竟然更加的人氣興旺、欣欣向榮,到底是一種什麼精神在支撐著她,使她擁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呢?我得出如下結論:
──端華是一所名校。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印度支那,乃至在東南亞地區,端華都是一所聞名遐邇的華文學校。「端華」這個極具魅力的品牌,是經過一代又一代優秀的華僑華人知識分子默默無聞地辛勤耕耘、嘔心瀝血的培育、打造出來的。在東南亞的華文教育界中,她的文化根基之厚、教育水平之高,都是無人可與之匹敵的。
──端華是一個典範。我們知道,中國源遠流長的古老文化所影響的地域並非只局限在中華神州本土之上,它的精髓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其輻射、涵蓋的地緣大至日本、韓國、越南,以及整個東南亞的華僑華人社會。興辦華文教育以弘揚孔孟之道,是華僑華人這支遍及世界各個角落的族裔最鮮明、最獨特的民族特點之一。可以這麼說,哪裡有華人的足跡,哪裡就有傳統儒學在傳播。端華,就是這樣一個傳播中華文化、弘揚孔孟之道的典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她都當之無愧。
──端華是一種品質。當年,我們從母校的師長那裡學習那些含義精準而又艱深難記的方塊字的同時,我們也學會了包含其中的關於如何做人的道理。方塊字不僅僅是一些筆劃的集合體,它更是一種古老文明的載體,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它集中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秀品質:勤奮、聰慧、誠實、執著、頑強、堅韌、弘毅……。端華,正是這些品質的傳承者,她塑造了一批又一批具有這些優秀品質的華僑華人的後代,使他們在步入社會之後都是高素質的公民──不論是哪一國的公民,他們都在為社會的進步默默貢獻著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端華是一種傳統。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是這個民族的靈魂。從這個意義來說,傳統是不可摧毀的!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偉大民族,她的文化傳統是人類精神世界中的瑰寶。曾幾何時,有那麼一些強權國家,企圖用高壓甚至是血腥的手段去滅殺她的傳統、同化她的子孫後代,但最終都被證明不過是愚蠢之舉。因為傳統的力量是保留在心底裡的,而且一代人一代人的傳襲下去,有如奔騰不息的江河。試問,有誰能斬斷潺潺的流水呢?「抽刀斷水水更流」!端華,正是這樣一位可敬的、傳播弘揚我們民族文化傳統的光明使者。而她純厚的德行本身,也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我們應該永遠銘記她曾為我們的心靈注入的傳統的力量。
──端華是一種責任感。
──端華是一種道德力量。
……。
我想,關於端華的像征意義不必一一詳盡表述了,因為我們──曾經在端華學校接受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一群莘莘學子──已經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和奮鬥業績證明了一切。還記得學生時代唱過的那首《畢業歌》嗎?其中有這麼一句:「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樑……」,我覺得我們是問心無愧的。
「下自成蹊不需言」,今日我們歡聚一堂撫今思昔時,我建議大家共同舉杯,向那些曾給予我們啟蒙教育、教會我們懂得本民族文化也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的師長們──他們曾數年如一日地在端華默默耕耘、播種過──表達我們衷心的敬意與謝意!
天公助汝重抖擻,只要我們不懈地奮鬥,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祝願
友誼地久天長,和平永駐人間!
(200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