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向故鄉拓荒者致敬(蔡麗華)

這次返鄉探親,尤其振奮我心的是在元宵節去碌山鎮參與廟會一事。
元宵節前一星期,柬境碌山鎮華僑理事會會長謝理坤偕同三位理事光臨我的娘家,盛情邀請家人參與碌山元宵佳節的廟會活動和聚餐,我正好在場,聆聽了有關事宜,甚是期待。


二月十一日,元宵節當天早晨,我與外子隨母親、姑姑到河仙關口辦理通關去碌山。抵達時,聚餐大廳已經擺滿了數十張餐桌,先到的嘉賓們,有的圍桌歡談,有的到大會場旁的廟拜神。
香火裊裊中,學生們列隊兩旁歡迎嘉賓們,我們還未走到會場大廳,我已驚喜地看到久違的老同鄉老同學謝惠忠正埋首專心工作。當他辦事告一段落後抬起頭時,才見到我們。 老同學相見歡!但此時的他,因負責收集嘉賓們的捐款和寫收據等財務工作,忙得不可開交。每位參與的嘉賓都在入場前主動到惠忠桌前解囊樂捐。惠忠和助理把每一筆捐款投入透明箱子前,都清清楚楚記録在賬本,同時簽發收據給捐者。
當天的廟會,喜遇了不少的親朋好友們,還見到特地從金邊來的同鄉學長王潭兄弟倆,可謂是此行的情誼豐收。
才一會兒,整個廣闊的會場已坐滿來賓,一曲曲熟悉又動聽的音樂正迴蕩其間,令我有時光倒流的感覺。
我看到謝理事長伉儷(惠忠同學的表兄嫂)笑容可掬地守候在大廳前接待嘉賓們;惠忠和其他的理事們各就各位盡職工作。直至大家餐畢離席,他們仍繼續為公益忘餐,我油生一股敬意。
碌山是屬於柬埔寨嗊吥省逢咋叻縣,鄰近越南河仙鎮的邊陲小鎮。在西哈努克親王時期,華文學校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但碌山依舊沒有中文學校。這裡的華人子女想學習中文必須去十五公里外的逢咋叻縣就讀。逢咋叻學校從昔至今都沒設宿舍,遠途的學生只能借住親友家,否則,只有放棄學中文的機會。
碌山的華文教育有今日的規模,出乎我意料之外,更令我好奇。我向謝惠忠同學了解,他說,十八年前,因為看到本鎮華人子弟多,要唸中文需要搭車到逢咋叻縣的覺群學校就讀,每日往返三十公里路對學齡幼童來說是很辛苦的!因此,當地華裔前輩們提議建校。一九九九年,謝會長和惠忠等十多位熱心華文教育人士捐款購地,接著有心且有錢的商家,響應義舉樂捐籌建敎室。從一年級開始至目前的初中,學校有將近九百位學生。碌山「華僑學校」的創辦成功,獲得柬埔寨國家柬華理事會頒獎,享譽全國模範學校。在碌山華僑理事會會長和各理事們不辭勞苦地付出,該校不但建設完好,現有中國漢教支助的及本地教師共二十六位,而且還繼續加建兩座三層樓的教室(一座樓有十二間教室)。
傾聽著老同學訴說他們這十八年建校的艱辛歷程,再看看學校今日的成就,我有說不出的感動! 為了傳揚華文教育,碌山華僑理事會盡其可能讓鎮裡每一位學童(包括柬裔或從河仙來讀的越華裔子女)都獲得學習中文的機會,學生中有半數是貧窮的免費生,學校的經費只能通過理事們奉獻及發動同胞們捐錢贊助。這些義舉,足以令我對碌山華僑理事們和同胞們肅然起敬了。
惠忠特別強調華僑學校的校風嚴謹,學生們自踏入校門期間,不許有任何違反校規的言談舉止,違者當受警告或處罰。這令我憶起我們當年求學的黃金時代,正因為嚴格的校規,使我們終身受益。
離開碌山途中經過「華僑學校」,我望著校址前門的「華僑學校」四個大字,又有一番感觸:這四個字,凝聚了多少碌山僑胞的心血!宛如看到在一片毛地上汗流夾背的「拓荒者」,他們日以繼夜地耕耘播種,風雨無阻地守護著每一棵幼苗,期待著滿園桃李溢芬芳的願景。我深信,在這一群「拓荒者」的守護下,這一片校園,將會碩果纍纍,千秋芳馥。
(2017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