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血色記憶,還原歷史(凌鼎年)

東盟十國若以華文文學論,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可算第一方陣,印尼、菲律賓、文萊可算第二方陣,越南、緬甸算第三方陣。柬埔寨與老撾是華文文學創作最薄弱的。但從華文文學史料看,柬埔寨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有過華文的作家隊伍與發表陣地,以及一定量的文學作品的,由於政治的原因,七十年代始,華文作家幾乎都先後逃離柬埔寨,星散到世界各地去了。目前依然留在柬埔寨的華人作家鳳毛麟角,但他們堅持創作,並且寫了不少回憶性的文章,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紀實文學或報告文學。這些文學作品有助於柬埔寨以外的讀者了解半個多世紀以來社會變動、政治動蕩中真實的柬埔寨。


林新儀就是一個曾經在柬埔寨生活過多年,現在仍經常去柬埔寨的一個華人作家。他寫的這篇短篇小說《鄉村軼事》,副標題是「高棉記憶之一」。有之一,就有之二、之三,據我知道,這是林新儀長篇小說中的一節而已。
知道柬埔寨歷史的讀者或許能從這個題目與副標題中看出很多的反差,試想,《鄉村軼事》,多麼寧靜恬淡,而「高棉記憶」,那是血與火啊。
三年前,我去柬埔寨,因為遭遇遊行隊伍,前方封路,預定的景點去不了,只能臨時改為就近去「紅色高棉罪惡館」,陰錯陽差,使我們這批中國遊客看到了紅色高棉統治期間的紅色恐怖,不少竟是衝著華人來的。
由於多少了解了一些紅色高棉執政期間的歷史狀況,所以讀林新儀的這篇《鄉村軼事》時,感慨良多。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篇小說形式的紀實作品,裡面的人與事應該不完全是虛構的,有是有其生活原型的,讀這樣的作品,更感覺其沉甸甸的分量。
作品以一個16歲的少年視角來寫的,用的是第一人稱,這更增加了作品的真實感。
作品寫了少年之「我」與家中的柬埔寨女佣娜拉帕花,也即「黑花」之間的交往與糾葛,其中重筆濃墨寫到我去「黑花」鄉下家中做客的過程,很溫馨,那兒真是個世外桃源,整個描寫有異國情調,鄉村風味,讓人留戀,特別是黑花的表叔賽布通上樹去砍摘「樹糖子」的細節讓讀者體會到普通百姓的淳樸,憨厚,點點滴滴都是暖色的。
但政治改變了一切,由於所謂的「革命」,「黑花」變成了「紅色高棉」陣營中一個冷酷的殺手。他的表叔賽布通也被抓去,在修水庫期間折磨而死。而「黑花」由於早年流落街頭幹過小偷的營生,被告發後遭到自己組織的逮捕,最後也死於非命。
這篇小說最大的特點是反差大,有人物命運的落差,造成一種藝術的衝擊力。這篇的第二節著重寫鄉間的平和、溫情,到第三節,筆鋒一轉,形勢天翻地覆,人物命運也大起大落。最讓讀者唏噓的是「黑花」的命運,她投身「革命」,從一個「女佣」,成長為「革命者」,蛻變為殺人工具,可惜,最後因為曾經的一個小小的污點,把她的命也革了,這就具有極大的諷刺意味了。
也許,林新儀的這篇小說系長篇小說的節選,因此,整個結構上還不是很完美,有些頭重腳輕,結尾顯得有些匆匆而草草了。
但作者敢於直面歷史的態度還是值得肯定的。這是一個正直的有良知的作家應有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