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第024篇:《說龍》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我們的祖先曾創造出許多燦爛多彩的神話,這對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了相當重要的推動作用。而龍就是這些神話中最廣為流傳的吉祥化身。

綜合了各種圖騰而產生了龍的形象,是中華民族經過長期的創造之結晶。中華文化中的龍,不是恐龍,不是外文字典中的Dragon被解釋為撒旦、魔王,更不是中東世界的人所認為的致人死亡之大蛇。中華文化中的龍,是一種神靈幻化的理想性人文動物,是中國上古原始文化長期揉合的結果。龍的形象凝聚著中國人數千年來藝術想像力和創作的智慧。

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乃鱗蟲之長,與麟、鳳、龜合稱四靈。龍是主雨的神物,能興雲致雨,與中國古代畜牧社會、農業社會有密切關係。傳說中的龍變化萬千,往來於天地之間,有時凌空飛翔,有時沉於深淵,蹤跡不定,令人高深莫測,能隱能顯,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以上都是關於龍的描繪,絕不是一兩個世紀就可以形成或改變的。不幸的是,中國的封建統治階級為了達到奴役人民的目的,卑鄙地利用龍來標榜他們的血統和身份。例如劉邦明明是太公的兒子,卻偏偏說成是他母親在夢中和神龍交合所生的龍種﹝見史記‧高祖本紀﹞,這情形無非是上古時代視龍為靈獸瑞兆的迷信思想作祟。後世史書中,這類荒謬的神話也一再出現,這些神龍獻瑞或真龍本命現身的故事,無非強調「神權天授」的思想罷了,也難怪古代帝皇周遭事物都要冠以龍字或以龍為裝飾,平民不得僭越使用,這真是專制之極也。

中華民族對龍的信仰已遠在五、六千年前,而封建社會歷史不過兩千餘年,可見龍的藝術,淵源久遠,世代相傳,從未中斷,而龍的形象也形形色色,神幻無窮;人們把龍當作超自然的力量,象徵著幸福和吉祥,人們依靠自己的智慧、想象和技巧,創造富有民族情感和生活特色以及美麗神話色彩的龍之藝術,這不是帝皇所能扼殺的,這更不能把希臘、羅馬神話中魔鬼之化身的Dragon與中華民族特有的龍相提並論。

儘管有些人不願當龍的傳人,不肯做龍的傳人,但五、六千年來龍的形象已肯定下來,絕非帝皇的佔為己有而能改變,把龍的文化和藝術形式視為封建糟粕而予以排斥,是愚蠢的不智之舉。中華民族特有的龍的子孫,將在未來的歷史長河中不斷翻騰,不斷創新。

最後,引用台灣著名詩人向明的「龍的形象」一詩為龍正名,為龍平反:

「只要猛一揚首/便是石破天驚/便會雲開霽明/只要偶一伸爪/便是抓星摘月/就會攪動一天的風雲/不要驚動牠/只要牠一翻身/便是天地為之張合/宇宙的一次大騷動 從來沒有一條繩索/可以栓得住牠/連天地線都可以掙脫/從來沒有一處涸澤/可以把牠困住/牠一張嘴/可以淹沒整個沙漠/也可以吸乾一條黃河//從來沒有一雙眼睛/可以看清牠的行蹤/牠頭枕天山/尾垂黃海/每一隻巨爪/抓住五嶽的座座山峰/九龍碑上的不是牠/那是皇帝們冒用牠的樣子/來嚇服善良的百姓/盤龍柱上的不是牠/那是神靈藉住助牠的威儀/來坐鎮殿堂的虛空/耍龍武士們手上抓的/更不是牠/牠靈活如水/剛毅如山/豈會讓人隨意擺佈/牠不吼則已/一吼便雷聲隆隆/牠不怒還好/一怒便把日月拿來撞擊/讓世間的一切不仁不義/在閃電的鞭韃下/一個個現出原形/牠從來不炫耀家譜/因為牠出身顯赫/是中華國族的/精神圖騰」。
(1997.02.28《華僑新報》第3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