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第108篇:《專欄》

報紙除了刊登新聞,還包括各式各樣的副刊,而專欄往往是副刊的主要內容。

手頭上有一份資料顯示,香港報紙有70餘種,報紙專欄共計500多個。每天有專欄文字500多篇,一個月就有1萬5千篇,一年就超過18萬篇,若每篇以平均500字計算,一天25萬字,一年就高達9千萬字,積年累月,這可是驚人的天文數字。

然而,又有多少人讀完這些文章呢?據不完全統計,每位讀者只能讀到其中大約1%的文字,也就是說,絕大部份專欄都未必有人讀過就湮沒在報海中了。許多作者不甘心血結晶被棄,唯有將這些滄海遺珠付梓成集,希望錯過一讀的朋友能從書上補讀。

週報、月刊的專欄會比日報好些,由於每週一期或每月一冊,作者有充足時間撰寫,而不會以「急就章」應付,草草了事,讀者可以細讀、重讀,故水準會比較平均。

時事評論專欄除了時間性強,還要有見地,敢寫別人不敢觸及的東西,針砭時弊,這種文章最受讀者歡迎,也最易惹來麻煩。成名的財經專欄作者,舉足輕重,一篇幾百字的分析文章,竟可以令股市隨之起跌,連政府財經部門制定對策,都須徵詢其高見。

去年香港有位博士,為了能擠身進專欄作家之列,把幾十篇評論分別寄往多家報社,結果因作者名不經傳而不獲採納,此君心有不甘,以每天幾萬港幣的昂貴廣告費,向報社買版位,大幅刊登他的文章,幾次的嘗試,花了數十萬,終於闖出了名堂,他評論港府干預股市,引起外國通訊社的興趣,紛紛轉載,一舉成名。結果,一家每日出版36萬份的報紙搶先找他簽約,高薪禮聘,有言在先,「獨家」撰稿,成了奇聞。

為了寫這篇「專欄」,我托朋友寄來一大包香港報紙,對專欄作了以下的分析,也證實了香港中文大學講師黃維樑在《香港專欄通論》一文中的看法:「一般說來,香港的專欄是寫普通人物、普通事情的普通文章,是給對文學藝術要求不高的普通讀者看的。」

的確,除了時事、財經有可讀性之外,大部份港產日報的專欄都很雜、很亂、很劣、很私。這當然不是絕對的,有一部份還是挺不錯,例如史料、回憶錄之類的文章。

雜是多元化,無可厚非。從政治、宗教、醫學、投資、風水以至種花、養狗,甚至介紹旅遊專欄中,識途老馬大談後街紅燈區,推銷色情架步,性學專欄中交流閨房秘術,還加上不堪入目的露點、露毛、露陰插圖,用這種方式招徠讀者,真是文化人的恥辱。

亂是東拉西扯,也屬創作。有的專欄顛倒歷史,把電視劇中錯亂當真,大加讚賞;有的專欄無病呻吟,整篇不知所謂,讀了莫名其妙;有的專欄為填滿格子交貨,敷衍搪塞,對引用的資料不加查明,張冠李戴,例如有幾處把尼亞加拉瀑布誤為尼加拉瓜瀑布。

劣是不可原諒的。由於作者固定,擁有一定知名度,文章不論好壞,老編一字不改照登無誤,以至質素優劣,參差不齊。很多專欄作者每人同時為多家日報撰稿,臨時抱佛腳,馬虎了事,當然不會去翻查辭典,找出瑕疵。有位專欄作家甚至告訴朋友,他是一面打麻將,一面寫稿。有的要遠行,一次過寫幾十篇匆匆交差,試問又能寫出什麼水準來?

私是專欄作者的通病。由於專欄像塊「自留地」,私人地盤,喜歡種什麼都可以,有什麼個人的恩怨,都在此發洩,互相吹捧,互相攻擊,甚至辱罵。作者竟忘了是寫給讀者看的,隨心所欲,長篇大論,像私有財產般揮霍任用;女的愛談她的身邊瑣碎小事,男的怕人家不知道他的過去有多「威水」,拼命在「曬命」,大談其昔日風光史。

專欄作品難登文學殿堂,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日子一久,專欄作者的興致會慢慢降溫,水準就有偏差,很多人會因此封筆,就像魯迅說的:「如果寫不出,或則不能寫了,馬上就收場。」雖然,讀者的鼓勵很重要,但是,老編的慧眼和自己的掌聲更不可缺少。如果沒有了自信,一聽見少許小噪音就氣餒,再聽見幾聲嗡嗡叫就退縮,那又怎能寫得出好文章呢?可見,「千錘百煉」這四個字,是送給專欄作者最好的座右銘。
(1998.10.09《華僑新報》第3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