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會慶遐思(江麗珍)

端友會網絡組負責人王錦炎學兄向我邀稿,要我為會慶寫點東西,思索半天,寫了一些與「端華」有關的記憶和隨想,不算專題報導,只是天馬行空,我想,就以「會慶遐思」作為標題吧!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法國端友會成立八週年了。作為曾經的端華學生,我見證了它的籌備、成立和發展,也見證了它經歷的風風雨雨。
 
很多昔日的學子喜歡稱端華為「母校」,這個稱謂飽含著感恩、眷戀之情。「母校」源於拉丁文「Alma mater」 ,法文釋意為「Mère  nourricière 」,中文是「哺育的母親」。「母校」一詞始用於英語國家,那裡的學生把自己畢業的學校稱為「Alma mater」,今天,這個稱謂已經國際化了。我常想,把學校比喻為母親,這是何等深厚的情感與牽掛。
 
端華學校經歷百年滄桑,育人樹人。春風化雨,我們曾在校園裡度過難忘的時光,稱之為「母校」,名副其實也。離開學校後的幾十年間,端華人無論走到哪裏,對母校的感情不變,我把這稱為「端華情結」,這種情結就像一根紐帶,把大家都擰在一起,而端友會,正是這種情結的結晶。
 
記得八年前,在端友會成立的聚餐會上,居住在法國各地的眾多老師、校友均盛裝出席,幾百人濟濟一堂,當時的場面,除了熱鬧和歡樂,更多的是溫馨與懷念。當時,我見到了很多原來不認識的學長,印象最深的是黃國瑞老師。這源於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1969年在端華唸書時,我們的宿舍在黃老師父母的家旁邊,他們是房東。有一次黃老師回家探親,當時就聽說,他叫黃國瑞,是房東的大兒子,在磅針教書.....。想不到,這個名字就這樣躍入我的腦海中。端友會成立後不久,我向他求證,果然我沒記錯,他就是當年房東的兒子。
 
不久,接到端友會邀稿,我思如泉湧,一口氣把昔日端華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匯成好多個「抹不掉的記憶」,雖然言未盡意,但也算酣暢淋漓的表達了我對那段時光的懷念。的確如此,當年風華正茂的我們,從此與「端華」結下不解之緣,也與當時的老師、同學結下不解之緣。
 
八年來,由於時間關係,我很少涉足端友會址。不過,卻曾受邀參加網絡組,並為其出過綿薄之力,見證了昔日端華學子的文化素養與人格魅力,於我,可謂受益匪淺。我還曾數次參加過端友會組辦的旅行團,從永珍到金邊,跨越海峽兩岸,暢遊長江三峽,走過贛湘荊楚,感受七彩雲南,旅途中,端友會負責人無論對人對事,認真負責,於我,可謂深受感動。從端友會成立,會址裝修,到每次聚餐的美味,每次演出的精彩,會友們屢屢展示予人的,是活力,是真誠,是水平,於我,可謂難以忘懷!
 
歲月如流,不知不覺間,八年過去了。漫漫長路,少不了沸揚喧囂,個中滋味,各人感受不盡相同。俱往矣!聽說陳錫南會長即將卸任,不少會友深感惋惜。我對陳會長所知甚少,僅僅認識旅途中的他而已。我曾在拙作「我們的陳會長」文中介紹過旅途中他的細巨兼顧,盡心盡力為大夥著想,給大夥提供方便,今天,我依然要感謝他為每次旅途付出的心血和作出的努力。在卸任之前,他如是說:「當了八年的會長,我始終兢兢業業,始終把全體會員的利益所需記在心上,始終為大家快樂、福利無時無刻的盤算著。」「......一個花園,前面種花的人老了,就要有新人繼續澆水,花才能常常盛開。」
 
希望新任會長能完美負起「新澆花人」的重任!
 
有人說,學生時代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這期間的點點滴滴,都會令人終生難忘!端友會作為會友們心中「母校」的象徵和代號,今天,只能說,我們會多予它一份祝福,多寄託一些期望。
 
(2017年6月26日寫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