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第247篇:《華埠》

狂風暴雪和警察的罰單/阻嚇不了向此湧來之慾望和勇氣/每人都會本能地不約而同匯集一起/儘管這裏是全市最吵最髒最亂的土地/雜貨店中前擁後擠/總提攜不夠大包小包日愈沉重的鄉愁/總想在龍井茶罐或肇慶排粉中/找到一點足以自豪的東西/小食館裏攘攘熙熙/總品嚐不盡越來越濃鬱的鄉味/總想咀嚼出一點難忘的/那怕是雞零狗碎的記憶/大牌樓下成群相聚/總傾訴不完一天比一天濃厚的鄉情/總想打聽一些大洋另一端可貴的/那怕是未經證實的封鎖的消息/舊書店內人頭密密/總聆聽不厭大聲刺耳倍覺悅耳的鄉音/總想在親切的方言中享受一點/被洋話壟斷後解放出來的愜意/狂風暴雪把流著同血液的人匯集一起/警察的罰單解救不了泊車危機/儘管這裏是全市最吵最髒最亂的土地/你可以尋覓最珍貴的鄉誼
──《唐人街》


定居滿地可廿一年,和唐人街結下不解之緣。儘管人們將唐人街喚作中國城、華埠,我還是喜歡叫唐人街,只有這樣,才更親切。1980年的唐人街,可以從舊相片中追溯。當時的麗高士車西街還未改為人行道,車水馬龍;當然也還沒有「朝陽」和「迎紫」兩座小牌樓,「中山公園」和「滿華亭」也沒有;而象征唐人街的寶塔聳立在今日「九歌壁畫」的位置;聖羅倫大道和麗高士車西街角是一間酒吧,大道南北更未建成「鍾靈毓秀」、「踵事增華」的大牌樓。華語影院當時共有四家,「東方」、「樂宮」、「聯華」等三家在聖嘉芙蓮大道,在唐人街就「新國華戲院」一家,放映循環場,票價三塊半。唐人街書店共有四家,香港報紙每月的訂費是十八元。

這麼多年來,唐人街一直是海外文化的搖籃。每個週末,大人們到唐人街買報紙,小孩子來唐人街學堂讀中文,年青人去唐人街買CD,租錄影帶,到圖書閱覽室看書,老年人往唐人街聯邦大廈談天話舊,下棋閱報,鄉親們在唐人街同鄉會共敘鄉情,善男信女來唐人街廟堂燒香求神,到唐人街教堂祈禱、上主日課。外地親朋好友到滿地可,一定要帶他們去唐人街喝茶,在牌樓前拍照留念;婚宴,壽宴,喜事,喪事,都離不開在唐人街聚會;美容中心,髮型屋林立,中藥材店有中醫常駐,餐館、雜貨店、旅行社、首飾店多不勝計。每逢中秋節或其它節日,唐人街還有擺賣會、舞獅採青、歌舞表演,每年還舉辦祭祖大典,繁榮的唐人街,成了遊客必到之旅遊點。

你一定無法抗拒唐人街之魅力,一股凝聚力,使你一到了週末就自然的想到要去唐人街。因為,只要你到了唐人街,你就像回到了東方,回到了故鄉,你見到的是親切的面孔,聽到的是熟悉的聲音,嚐到的是家鄉的風味,你可以用中國話買東西,你可以用中文閱讀菜單、廣告招牌,你可以找到你自己,你可以自豪的告訴下一代:我們是中國人!這是屬於我們的華埠、唐人街。

滿地可唐人街主要由幾條街道組成,而每一條街道都有段來歷,也是新移民感興趣的話題。部份路段由街道改為人行道的麗高士車街是滿地可最古老的馬路之一,其確實年份已不可考,只知道在1665年以前已經存在。維治街是於1905年為了紀念滿地可市第一位市長傑克‧維治(1787-1858)而取名的。已有170年歷史的聖杜本街,在1826年以前也已換了三次名字,以前的寶塔已不在,取而代之是今天的屈子九歌壁雕、西遊記浮雕等藝術品。高地街由1801年開始闢建,因該路穿過皮草富商高地的地皮而取名。歌樂街如果以全名為街名,應該稱為巴格(Stanley Clark Bagg)街,在這位大法官逝世後兩年的1875年定名。而最出名的聖羅倫大道,早在三百餘年前的1680年就已建成,當時取名聖藍柏(Saint-Lambert)路,以紀念為保衛滿地可而陣亡的44歲英雄藍柏上士,直至1720年聖羅倫村建成,聖藍柏路才改為現今的聖羅倫大道。黎維克大道原名杜切斯特大道,此名字是為紀念任魁北克省督十年、後任英屬北美總督十年的杜切斯特第一男爵而沿用了約180年,直至1987年11月30日,在魁北克省長、有「獨立之父」稱號的黎維克逝世卅天後才改為現名。聯邦大廈座落於此路段,一到了週末,這裏便是老人們聚集的最佳場所,特別是大雪紛飛的嚴冬,更是避寒的理想活動中心。

唐人街的每一條馬路都有故事發生。1985年初,一場大火燒掉聖羅倫大道與麗高士車東街轉角整排樓宇,損失慘重,經過一番努力,唐人街又在廢墟中重建。此後十餘年,儘管經濟不景氣,逆水行舟,唐人街依然車水馬龍,儘管先後經歷祝融之神數次洗禮,拆樓、動土、搬遷、倒閉等變化此起彼伏,但依然沒有改變唐人街日愈繁榮的景象。可以預測,隨著移居滿地可之華人不斷增加,唐人街擴建的前景在望,唐人街每一條街道,都將是滿地可最重要的地段,未來的唐人街,在帶動魁省經濟繁榮方面更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祝福妳!華埠,歌讚妳!唐人街。
(2001.06.08《華僑新報》第5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