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第352篇:《雜思》

落淚哀思,焚香弔祭,緬懷先祖。全城共悼,孝道繼承今古。念僑賢、加域拓荒,架橋築路熬艱苦。嘆雪鄉老死,楓邦埋骨,返歸塵土。
風雨。留殘墓。問鐵軌西東,孤魂幾許?壇前獻饗,縈繞愁絲千縷。願英靈、庇佑子孫,廣添福澤霖寰宇。盼年年、國泰民安,蔭德垂心腑。

──鎖窗寒‧全僑祭祖感賦

今年第八屆全僑公祭大典適逢父親節,氣象局預測週末週日陽光普照,謝天謝地。連續幾年的祭祖儀式都在雨中舉行,有詩為證:第五屆「雨中祭祖感懷」:「天地同悲薤露淋,淒風輓弔泣歌吟。雨中祭祖亡魂哭,傘下焚香熱淚涔。築路豐功堪讚詠,孝親美德莫凐沉。聲聲禱願求何事?華埠昇平吉兆臨。」第六屆「祭壇遇雨感吟。」第六屆「全僑祭祖感詠」:「祭祀先賢蔭子孫,蒼天感動雨傾盆。焚香獻饗神靈在,追祖思親孝義存。海外幾人修舊墓?天涯萬里哭亡魂。一年一度詩心苦,悼賦吟成滿淚痕」第七屆「全僑公祭雨傾盆」:「年年祭祖雨傾盆,人鬼同悲欲斷魂。雲裂風呼天落淚,雷驚電閃史留痕。緬懷德業功勳在,憑弔先賢孝道存。傘下追思心默禱,復興華埠福臨門

自1998年第三屆公祭起,由墳場改為在華埠中山公園舉行,前後五屆之祭文、祭聯都不同,有其一定的文學價值。祭文依次用十一尤(共22韻)、七陽(共24韻)、十一真(共22韻)、一仙(共24韻)、八庚(共24韻),一韻到底而不轉韻。此屆第六篇還未撰寫,暫定採用四支韻。

今年有幸邀請「華韻藝術團」參加祭祖活動助興表演。從節目單看來,舞蹈(漢族舞蹈、扇舞、雙人舞)、獨唱、古箏、手風琴獨奏、吉他彈唱,再加上古箏大師彈奏、馮燕薇粵曲伴唱之組合,這將是歷屆公祭中最有專業水準的文藝演出,如果老天作美,晴朗無雨,實在不容錯過。

朋友問我,寫了這麼多年祭文,是否很累?我笑答:祖先庇佑,常寫常有。也曾寫過「祭林達威醫生文」和「祭李俊棠老先生文」,由於講究平仄押韻,局限性極大,很難寫出滿意之作。

寫詩也一樣,剛開始寫一、兩首,興趣極濃;寫四、五十首,迫不及待要裝釘成集,還以為作詩其實沒啥了不起,只要你會作對聯就能作詩;寫二、三百首,方覺得似乎越來越難寫,對自己的詩一點也不滿意;寫了一千首,才發覺作一首好詩,比寫一篇好文章更難,不敢隨便下筆。

詩壇」編了三年半,酸甜苦辣鹹,五味備嚐。稿源不足,拼命拉稿;詩稿擠壓,又怕版面不夠,寧可將自己的東西抽掉,盡量發表詩友大作。打字出錯,耿耿於懷,又道歉又內疚;見報時方知忙碌中不慎將詩友作品遺漏,內心很不是滋味。一遇上電腦故障,上不了網,星期四一大早驅車去報社送交磁碟,誰知週五出報時,因版面有限,廿幾首詩只刊登寥寥數首,真是欲哭無淚。於是又打電話逐一向詩友解釋,並再三保證下期一定全部見報云云。如此這般,周而復始。

昨天接到許老師多城來電,邀請我出任某日報的《嚶鳴路詩刊》主編,每兩週一期,作者來自多倫多、滿地可、溫哥華、卡加利、溫尼辟、愛民頓等城市,讀者遍及全加,這對未來醞釀成立「加拿大中華詩詞學會」起很大的催生作用。我深恐無暇兼顧,辦得不好,但許老師拍胸脯願助我一臂之力,看來連婉拒的適當藉口也找不到。在不影響本欄和「詩壇」的前提下我接受了。

由公祭聯想到祭文、詩詞創作,又想到對聯。愛民頓曾習之老師《紅楓片片情》面世,將於6月27日在該市龍廷大酒樓舉辦新書發行暨加拿大國慶聯歡晚宴,筵開四十席,囑咐撰一長聯懸掛舞台兩柱,思維的野馬在奔馳,逐成此聯:「紅楓片片彤林盡染天涯騷客詩書傳世垂加國;青史悠悠巨卷盈馨海外鴻儒筆墨留芳郁愛城」可惜近日正忙於搬家,無暇抽身飛往亞省赴宴。

說到搬家,想起搬到溫哥華的姚奎、李錦榮,搬到多倫多的子漢,這回輪到我將遷出滿地可島,首次移居北岸拉娃,電話也由514換成450,是一次大轉變。一生中浪跡多國,駐足幾洲,來到加拿大廿幾年中先後搬了兩省十次家,是否不再搬遷了呢?誰曉得,說不定過幾年搬到東南亞或是港台潮汕。不信命運不信風水也要信自己的際遇,從好方面看,或許這是一個人生轉折點。

八年前搬來今址,以為從此長住,又添置多五個大書架,如今再搬,僅廿多個書架和藏書就要跑幾趟貨車。書架要標明第幾個,裝箱的書也要標明第幾層,搬到新居後才能復原,否則很難找到該書下落。曾有捐書之念頭,將數百本不常看的散文小品裝箱,準備捐到圖書館,後來又不知圖書館肯不肯要,又有些捨不得,整晚猶豫不決,最後還是乖乖放回到書架,等待編號入箱。

從祭祖扯到搬家,果然是隨筆。人生就是這樣,活一天便忙碌一天,到了被後人拜祭之日,才驚覺數十年光陰原來是那麼短促,「死去元知萬事空」!陸游的詩句,對祭祖是最佳的註腳。
(2003.06.13《華僑新報》第6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