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會友,因寫詩而結識,這騷壇佳話足以平生回味。數十本日記中,記下了一段段回憶:
1995年6月間,開始與譚銳祥先生在報章上唱酬,直至1997年3月16日於名都閣魁華作協成立晚會上才首次「瞻韓」,1999年11月6日與懷石兄一起創立魁華詩會,這段詩誼至今整整十年矣!
也就在那天晚上,首次與神交十幾載的蘇朝大姐相見,方知我家中多方印章是蘇大姐的夫婿、著名金石家陳渥先生親手刻的;陳先生又刻「白雲底下墨耕忙」閒章和畫一幅「牡丹」相贈。
與伍兆職先生於2000年2月26日首次於東坡樓酒家晤面,五載詩壇攜手,忘年筆誼交心,不枉此生。伍先生仗義執言,打抱不平,深受感動;我多次謁「于遠樓」,飲酒聊天;此情比金堅!
與懷石兄首次見面是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歸前一天,我按址拜訪「磨瓚坊」,聆聽古玉鑑賞心得,並一同赴「五知堂」應寒門書生之約;八年來,這段詩交歷久彌新,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與雪梅兄首次相晤是1996年11月30日於名都酒樓《華僑新報》300期晚宴,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雪裡紅梅是位女紅顏。彼此神交紙上超過廿年,能維持這珍貴詩誼,還是一個「緣」字。
與汪溪鹿先生筆墨詩交多年,首次相見是2001年9月15日晚於金豐酒家出席伍兆職先生70壽筵,汪先生進入詩會後,作詩靈感如泉,並於2004年7月24日邀眾吟友赴其「鹿鳴園」雅集聯吟。
鄭石泉先生是通過報社給我寄信和詩稿,我於2003年2月4日覆函和奉上《滿城賡詠集》,鄭先生收到後來電話,2003年6月24日於紅寶石酒家譚銳祥壇主76歲壽宴席上首次與鄭先生見面;後來遷居緬尼多巴省溫尼伯,但詩作源源不斷,還用電郵交稿,是詩會中創作量極大的一名健將。
詩壇於2001年5月11日第73期刊登海語兄的《春色滿城》,並刊出譚銳祥、伍兆職、湄江客、白墨步海語《春色滿城》的和詩;首次見到海語兄是於2001年6月25日譚銳祥壇主74歲壽宴上,近二百期來,海語兄默默筆耕,每週一首,從未缺稿。他也是詩壇中少數擅長五言律詩的創作者。
首次拜會譚健民先生是2001年6月10日出席滿地可中華會館第六屆全僑公祭大典會議上。2001年8月24日詩壇第88期首次刊登譚健民先生兩首七絕《偶感》,四年來譚先生在百忙中筆耕不輟。
首次拜會雷一鳴先生,是於1999年5月29日出席蒙城中文學校廿週年校慶暨學期結業典禮上。
首次拜會何宗雄校長,是1997年5月17日,赴維生豆腐廠參觀魁北克華人藝術家協會演出綵排,後來每次雅集都有聚首,眾詩友於2004年1月4日參加維
與子漢先生之認識超過十年,早在他為詩壇投稿之前;2001年12月,他向詩壇寄來第一首七絕《秋雁》,刊登於詩壇第104期;2003年初他遷居多倫多,但每週詩稿從未間斷;子漢先生熱情好客,親切待人,與詩友經常撥長途電話,噓寒問暖,是任何與他交往過的朋友所難以忘懷的。
與姚奎先生結識多年,2001年除夕,與詩友海語先生、伍兆職先生到姚奎畫室
與李錦榮(澹能)素未謀面,是懷石兄將他的詩稿和電話號碼給我,聯系上後就傳來詩稿,於2003年1月24日詩壇第161期開始刊登他第一首七絕《溫湖》,兩年來他發表的詩已超過300首。
溫尼伯的李永洪兄、區家相兄、陳自邦兄,渥太華的莫愛環詩友,溫莎的馮燕薇詩友都未曾見過面,但一直有詩作寄來。近幾個月來有多位新吟侶加盟詩壇,除了寫武俠小說的王建華,還有遠在北京的北極狐,以及每週堅持投稿的紫雲,她們的支持,給詩壇增添新力軍,難能可貴!
(2005.03.04《華僑新報》第7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