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第208篇:《秋話》

仙界月圓,凡間秋半,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催葉赤而塗山黛,染楓紅而襯菊黃。暑去初寒,茵草灑銀流之露;節臨漸冷,針松鋪白玉之霜。蟬聲淒切,蟲籟孤悲,星漢掩斗牛之耀;樹影蕭條,街燈暗淡,天河沉織女之光。池涸園蕪,枯木敗荷之落寞;雲稀日暮,斷鴉離雁之蒼涼。姮娥起舞兮清輝皎潔,后羿開弓兮傲氣疏狂。靜夜學禪,獨飲思親之酒;彩霞入畫,自飛夢境之觴。不苦守於名籠,廣宇兮由君馳騁;寧遠遊於詩國,碧空兮任我翱翔。
──【秋賦】

上週天氣異常悶熱,氣溫高達卅三度,週五黃昏,陣陣涼風吹起,傍晚驟然轉冷,一雨成秋。瑟瑟秋風,瀟瀟秋雨,樹葉初黃,蟬鳴漸密,一片悲涼蕭殺,總撩起騷人墨客吟哦寸寸秋思。

春夏秋冬,以秋天最容易令人觸景生情,對秋興嘆。歷代文人詠景感懷、揮豪弄墨,每屆秋天最甚:秋江清澈,秋雨連綿;秋楓滿樹,秋月皓明;秋風習習,秋水盈盈;秋蟲急噪,秋草枯黃;秋山如染,秋葉若彤;秋花離瓣,秋菊傲霜;秋涼似水,秋夜靜恬;秋思陣陣,秋緒翩翩。

屈原《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是最早詠秋的詩句;漢武帝劉徹的《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已兩千多載了,如今細讀,依然秋味盈然;王勃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享譽千年;杜甫的《秋興八首》,為詠秋之代表作,而孟浩然的《初秋》,劉禹錫的《秋詞二首》,韓愈的《秋懷》,秦觀的《秋日》,陸游的《秋思》,元好問的《秋懷》等,皆秋詩中上品。

詠秋詞比詩更為婉約溫柔、迴腸耐讀,以溫庭筠的《更漏子‧秋情》最牽惹秋思:「玉爐香,紅燭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白的《菩薩蠻》和《憶秦娥》都是詠秋之佳作,而南唐李後主的《烏夜啼》就更是秋思之絕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范仲淹的《蘇幕遮‧別恨》,歐陽修的《秋意》,晏幾道的《生查子‧秋思》、《思遠人‧秋意》,秦觀的《滿庭芳‧秋情》,柳永的《八聲甘州‧清秋時節》,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張孝祥的《念奴嬌‧中秋泛月》,李清照的《醉花陰‧重陽》,辛棄疾的《漢宮春‧秋懷》等等,都是詠秋詞中的佼佼者,千古誦吟不朽。

毛澤東詩詞中,秋寫得很多,也很豪邁。他的《沁園春‧長沙》,就把秋色描繪得淋漓盡致:「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他以樂觀筆觸寫秋風:「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采桑子‧重陽),「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浪淘沙‧北戴河),「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西風漫捲孤城」(臨江仙‧給丁玲同志),「秋風度河上,大野入蒼穹。」(五律‧喜聞捷報),「劍南歌接秋風吟,一例氤氳入詩囊。」(七絕‧紀念魯迅八十壽辰),他寫秋景是充滿信心的,絲毫讀不出悲涼傷感,這一點是歷代文人所欠缺的。

大地秋暉殘照,秋影孤憐;秋霜冷白,秋氣蕭條,令人想起「秋風秋雨愁煞人」(清‧陶澹人《秋暮遣懷》),想起就義前吟此詩句的鑑湖女俠秋瑾,想起秋刑殘酷,秋決無情。天上秋光皓潔,秋露晶瑩;秋星閃爍,秋色清澄,令人感到秋心豁達,秋意深濃。秋思就是這樣形成的。

殘花飄落,秋緒低沉,秋英滿地,秋瓣餘香;對酒當歌,秋懷開朗,秋興暢酣,秋吟泉湧。看江上秋波潮漾,秋水葉浮;聽耳邊秋籟如歌,秋聲似曲。望秋雁陣排,秋鴻漸遠,嘆秋空已澈,秋月初圓。秋怨乎?因秋盡則迎冬也,故送秋比辭夏難,秋去則年終在望,冬來則歲暮隨臨。

漸聞秋韻鳴空,秋音徹夜,乍見秋楓遍野,秋葉滿山。是秋收季節,處處秋華,秋芳馥郁;值秋實熟時,盈盈秋穗,秋谷金黃。秋林似火,秋月分輝;秋光若畫,秋色如詩,秋還是美的。

秋高氣爽,秋夜夢寒,秋霜滿鬢,秋怨盈樓,依然是那一輪明月,那一季清秋,有人歡樂迎秋,有人感慨悲秋,秋月無言,秋暉依舊,其實,千古相同皓月,不同的只是賞月的心情罷了。

「樹樹秋聲,山山寒色」,草木搖落秋風起,正是「天涼好箇秋」,喜見詩友們吟秋詠月,譚銳祥詩翁《中秋抒懷》,王大沐先生《中秋感賦》,伍兆職先生《中秋感詠》、《中秋賦》,雪梅先生《中秋感懷》,耶律君《中秋鄉夢》,懷石兄《秋景初懷》,白墨《中秋吟唱》,給中秋佳節增添詩意。祈盼人月同圓,骨肉不再分離,像蘇軾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000.09.08《華僑新報》第4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