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8日 星期四

第129篇:《改詩》

詩不可不改,詩不可多改。且先不談意境、氣勢、韻味等因素,僅僅要求符合寫詩的起碼格律:平仄、押韻、對仗,如果說,作詩像駕車,超速,則是另一回事,而上述格律是交通燈,見到紅燈一定要停,不管你的駕駛技術多好,闖紅燈就屬犯法,罪不可恕。

朋友問我作詩從何學起,我勸他掌握了基本格律後先學改詩。把報章上不講平仄、韻律的「詩」改後傳真給我,能改多少就改多少,發現錯誤越多,找出紕漏越多,改得越多,進步就越大。每次改詩,就是在糾正缺點,知道別人寫錯,到自己作詩時就會前車可鑑,小心提防,不再重蹈舊轍。這個辦法雖然有點捨本求末,次序顛倒,但總算速成。

儘管很多作詩的朋友知道平仄、押韻是詩的硬件,意境、氣勢是詩的軟件,但他們還是「我行我素」,寫下大量不講究平仄、押錯韻的「詩」,有些甚至還註明是七絕、七律,這是多麼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最近更變本加厲,贗詩充斥,幾近氾濫,人人跟風,追逐潮流,出口成章,飛泉瀉瀑,到處是詩,不亦樂乎!頗有大勢所趨、危瀾難挽之嘆。

老一輩舊體詩人越來越少,年輕一代熱衷於寫沒有格律約束的新詩,形成後繼乏人,青黃不接的危機,很令人擔憂。故即使讀出韻或平仄出錯的格律詩,也聊勝於無,總算有人對舊體詩感興趣,還是深感安慰。相信只要假以時日,一定能納入格律之軌道上來。

如果寫舊體詩的朋友肯花一點時間,盡量避免平仄出錯,注意不用錯韻,作詩實在不難。例一,「華人耆英迎春釐」,7個字都是平聲,若改動「英」字為仄聲就可,雖然還犯了「下三平」,但總算符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格律;例二,「華埠慶典佳訊傳」,把「典」字換成平聲就可;例三,「創社公正皂白明」,將「正」字改為平聲。上例這些朋友的詩句根底很好,只要小心用字,不馬虎遣詞,完全可以創作出好詩來。

再談詩律。舊體詩分仄起平收的正格、平起平收的偏格兩種,押平韻,也押仄韻,引伸出四種格律來。4句為絕,8句為律,分五言、七言兩種,偶爾也有六言,但極少。

偏格七絕: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正格七絕: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偏格七律: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正格七律: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末字起韻,2、4、6、8句末字押韻,詩不同詞或古風,必須一韻到底,不可轉韻,不可用寬韻、鄰韻。

由於各朝代讀音不同,各地區聲韻有異,故以韻譜為準,而非四聲注音。例如,在詩韻中,「十二侵」韻獨用,侵不同親,心不同新,音不同因,林不同鄰,琴不同秦,沉不同陳,像這樣韻很多,例如「十三覃」韻中,南不同難,含不同寒,貪不同灘,慚不同殘;又例如「十四鹽」韻中,嚴不同沿,甜不同填,添不同天,潛不同錢,若懂得粵語、潮語或其它方言就容易明白,上述各韻都以M音結尾,這是北方國語所沒有的,此外還有些韻是以P音結尾也是普通話中沒有的,唯一的途徑就是:多讀韻書,死背韻譜。

再回到改詩的正題。曾收到詩壇前輩傳真,謂他撰寫的一幅對聯,被改得面目全非,平仄不整,這又是挺可怕的事。最糟糕的,就是改詩的人本身不諳韻律,又要充當內行,大刀闊斧,結果改得支離破碎,慘不忍睹。經過這次教訓,今後不敢隨便向不懂詩的人談聯作對,以免惹來爆血管的收場。另一位改詩「高手」,竟然在某報上斗膽修改唐代大詩人杜牧的七絕,結果不但平仄出錯,就連「十二文」起韻的「紛」都改成了「十二侵」獨用的「陰」了,結果出現了4個字押4個韻的奇景,小杜泉下有知,當嘆為觀止乎?

詩不能不改,詩不能多改,詩不能亂改,詩還必須讓真正懂詩的人去改。
(1999.03.05《華僑新報》第4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