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第174篇:《詩盟》

其一
唱酬歲月樂崢嶸,管鮑掏心肺腑傾。

絕處猶能逢海瑞,他鄉有幸識韓荊。
且吟肝膽足斯願,誓化詩詞報此生。

筆墨隨緣扶幼晚,先驅後繼締鷗盟。
其二
吟壇才子盡崢嶸,步玉聯珠把盞傾。

墾拓修園繁藝果,劈荒開路斬文荊。
宋詞唐律千年在,漢賦秦音百紀生。

誰道無人尋古韻?天淵雪國有詩盟。
──奉和「詩盟」原玉敬呈譚銳祥詩翁二首

以詩會友,以詩結盟,這是騷壇雅事。凡是對中華文化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會承認古典詩詞流傳千年,經久不衰,雖然目前寫的人不多,愛好的人卻不少,有興趣創作舊體詩詞的朋友,聚合為盟,互相切磋,取長補短,這就是所謂「研究會」的真正定義了。

屈原和宋玉可稱為最早結詩盟的鼻祖。元稹與白居易,兩人相互酬詠,往來贈答,凡所為詩,自有三十、五十韻乃至百韻者,開歷代騷人步韻之先河,史稱「元白」。元稹在給當時的宰相令狐楚之文中,說他自知詩才無法超過白居易,故襲用白詩舊韻,另再給他寫一首唱和詩,這等於是要難倒對方,可惜從此以後,文壇上競相模仿,有的才氣根本不夠,韻腳相等,意思雷同,和所贈的詩毫無兩樣,結果文壇大師們追究起來,往往就歸咎於元和詩體的過錯,奈何?

相傳漢武帝在柏梁台與群臣唱和,每人吟一句同韻的七言詩,聯成一首,故稱「柏梁體」;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提倡用樂府舊題歌詠新文,形成「建安風骨」;孔融、阮瑀、應瑒、陳琳、劉楨、徐幹、王粲等七位詩人,合稱「建安七子」;魏晉時期阮籍、嵇康(並稱阮嵇)、何晏、王弼、夏侯玄、鍾會等詩人,以崇高老莊玄學,表達憤世思想,史稱「正始玄言詩派」;魏晉阮籍、嵇康、山濤、向秀、阮咸、王戎、劉伶等七位詩人,相與友善,遊於竹林,號「竹林七賢」;西晉武帝太康時期,陸機、潘岳,並稱陸潘,詩風綺麗,稱太康體,追求格律工整,講究辭藻華美;以東晉陶淵明為代表,一掃玄詩虛無風氣,開創了寄情於山水的「田園詩派」,對後世影響極深遠;南朝宋代詩人謝靈運、謝惠連,與齊代詩人謝朓並稱「三謝」,功力同在山水詩,而謝朓和沈約還共同開創「永明體」;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山水詩流派謝靈運、顏延之、鮑照等,開創「元嘉體」,並稱「元嘉三大家」;南朝齊武帝永明年間,詩人沈約、謝朓、王融、蕭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並稱「竟陵八友」,他們根據沈約的「四聲八病」理論,對平仄韻聲開始有了格律,是為「永明體」;南朝齊、梁時期出現一種專寫宮中淫樂、悱惻纏綿之綺麗派詩風,其代表人物是梁簡文帝蕭綱,步其後塵的有徐摛、徐陵、庚信、劉考威等,形成「宮體詩派」,因徐陵將這些詩收入「玉台新詠」中,故宮體詩又被稱為「玉台體」。

初唐詩人上官儀,詩風婉媚,深受太宗、高宗寵信,顯貴官僚多仿傚,稱為「上官體」;初唐詩人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改變宮體柔弱輕浮之風,使五律漸趨成熟,並奠定七律之形式,並稱初唐「四傑」;唐代開元、天寶年間,詩人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綦毋潛、裴迪、祖顒、常建、劉長卿、韋應物等,並稱「山水田園詩派」;盛唐期間,描寫邊塞征戍生活的詩人,以高適、岑參(並稱高岑)為代表,還有王昌齡、李頎、王之渙、崔顥等,形成了「邊塞詩派」;李白和杜甫,李商隱和杜牧,皆並稱「李杜」;韓愈、孟郊並稱「韓孟」;孟郊、賈島並稱「郊寒島瘦」;唐代詩人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並稱張王)、李坤等倡導詩歌運動,稱為「新樂府詩派」;白居易與元稹酬詠,於唐憲宗元和年間稱「元和體」,於唐穆宗長慶年間稱「長慶體」;唐代詩人溫庭筠和李商隱,並稱「溫李」;唐代詩人韓偓,多寫豔詩,因有「香奩集」,故稱其詩體為「香奩體」;晚唐詩人皮日休與陸龜蒙,並稱「皮陸」;晚唐、五代詞人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共十八人,因其作品被五代後蜀趙崇祈輯入「花間集」,而被稱為「花間詞派」;五代南唐君相以中主李璟、後主李煜、元老馮延巳為代表,世稱「南唐詞派」。

北宋真宗到仁宗時期,詩人楊億編《西昆酬唱集》,收入他與劉筠、錢惟演等人詩作,被稱為「西昆體」;北宋蘇洵與子蘇軾、蘇轍,並稱「三蘇」;北宋詩人蘇軾與黃庭堅唱酬從未間斷,並稱「蘇黃」;北宋後期詩人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四人,同稱「蘇門四學士」,後來又加上陳師道、李鷹,並稱「蘇門六君子」;北宋詩人黃庭堅、陳師道等廿五人,合稱「江西詩派」,要求作詩字字要有來歷,形成「瘦硬風格」;宋代詞家以秦觀、賀鑄、李清照、歐陽修、晏殊、晏幾道、周邦彥、柳永為代表的「婉約詞派」;宋代詞家以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為代表的「豪放詞派」;南宋詞人陳亮、劉過、劉克莊、劉辰翁等,詞風豪放,與辛棄疾合稱「辛派」;南宋詞家以姜夔為代表,還有史達祖、吳文英、周密、王沂孫等人,並稱「格律詞派」。明末崇禎進士為吳梅村(吳偉業),長於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後自成新吟,後人稱之為「梅村體」。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為「江左三大家」。

回顧唐宋以詩結盟之詩史,流派紛陳,百花齊放,到了元、明、清,逐漸為戲曲、小說佔主流,民國初則提倡白話文的新文化運動,詩盟日漸式微。今日能有幾人結詩盟?真可謂「以稀為貴」矣!能在天涯海外,與一群志同道合的騷壇詩友結詩盟,除了是詩緣,相信也是造化。
(2000.01.14《華僑新報》第464期)

附:
「詩盟」呈白墨先生斧正
譚銳祥
相投意氣棄崢嶸,知己推心淚欲傾。
駿馬從來招樂毅,狗屠今且識尊荊。
無情不念期終始,有道真應共死生。
五載提壺遊藝圃,重栽桂樹紀詩盟。

奉和「詩盟」原玉敬呈譚銳祥詩翁
懷石
軒轅無處不崢嶸,力士難扶世態傾。
慷慨驅邪真斬棘,愴惶祭祖更披荊。
求賢款曲慟先聖,比德瑩輝鑑後生。
遊子聽梟愁掠月,西風古道算歸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