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第299篇:《報恩》

讀《史記‧淮陰侯列傳》,對韓信恩怨分明,印象很深。他自小喪父,家境貧寒;但人窮志不小,其母去世時,窮得無法舉行葬禮,卻選擇了一塊寬敞的高地,把母親安葬。他受一群惡少年胯下之辱,又遭到亭長的冷落和白眼,在快餓死的困境中,仁慈的漂母施捨他飯菜充饑。後來,韓信封為楚王,第一件事就是報答以前的恩人。他首先找到了給他飯吃的漂母,重賞千金;那位看不起他的南昌亭長,仍然酬謝一百錢;最後又找到了當年侮辱他的那群不良少年,一律任命他們為楚軍的中尉,並慨嘆「當日若沒有他們,我韓信豈有今天?」知恩圖報的韓信,最後卻落得身首異處之下場,令人痛惜。在韓信墓前祠廟上有一聯寫道:「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一知己」指「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兩婦人」就是救命恩人的漂母和誅殺韓信的呂后也。

春秋時代豫讓為報智伯知遇之恩,漆身為癩,吞炭使啞,雖無法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也要擊斬其衣,然後舉劍自刎而死。漢初北平侯張蒼,官拜御史大夫、丞相,是制定漢朝律曆的曆算家,為了感激當日王陵勸說劉邦刀下留人之救命大恩,對待王陵像親生父母一樣奉侍;王陵死後,貴為丞相的張蒼,常常先朝見王陵夫人,奉獻食物,然後才敢回家;張蒼活到一百多歲才死。

另一位報恩重義的志士,是漢朝欒布,他本是梁國人,被漢軍俘虜,梁王彭越請求劉邦將他釋放,以欒布為梁國大夫,出使齊國;彭越隨後被漢高祖劉邦以謀反罪誅戮三族,梟首在洛陽城門,下詔曰:「有敢收屍或去看視者,一律逮捕。」欒布從齊國回來,向城門上彭越的頭顱稟報出使經過,並不畏殺身之禍而為彭越收屍埋葬,痛哭流涕。劉邦知道後,將欒布綁出刑場,臨刑前欒布慷慨陳詞,視死如歸,劉邦為之感動,親自替欒布鬆綁,並拜為都尉,後來又封為俞侯。

《唐書》載:唐朝貞觀時代身兼左衛大將軍、太子右衛、工部尚書三職的李大亮,原為隋軍兵曹;過去曾被李密所俘,正準備斬首之際,賊帥張弼將李大亮從鬼門關救了出來。而今李大亮已成了唐太宗身邊顯貴,到處訪求張弼,意在報恩;這時的張弼只是六品以下的芝麻小官,隱匿不見。後來李大亮在街上遇見了張弼,緊緊拉住不放,痛哭不已,並以家財相贈,張弼堅拒不受;李大亮奏明皇上,願意把自己的官爵讓與張弼,唐太宗沒辦法,只好破格拔擢張弼為中郎將。

「一日為師百世師」,師同父輩;儒家思想中,尊師是非常重要的美德。如果對老師不敬,則教不重,教不重則德不尊,故報師恩同報父親大恩之「孝」一樣重要。《宋史》載:許希以醫為業,曾因鍼醫宋仁宗頑疾痊癒,獲任命為翰林醫官,並賞賜大量財物;許希拜謝賞賜之後,又向西而拜,皇帝問何故?答曰:「扁鵲為臣之師,此非臣之功,乃臣師之賜,安敢忘記師恩?」宋仁宗深受感動,為之興建扁鵲廟祭祀。民族英雄岳飛終生不忘其恩師周侗,四時拜祭,即使在沙場殺敵,也不例外。孔子尊師老子;張良尊師黃石公;楊時程門立雪尊師程頤;史可法尊師左光斗;董沄頂風冒雪尊師王守仁;這不但是報師恩,更重要的是講究內心的虔誠,心誠則禮敬。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當今忘恩負義、過河抽板之行徑層出不窮;而恩將仇報、背槽拋糞的殘酷現實,更令人齒冷。得兔忘蹄兮,卸磨殺驢;鳥盡弓藏兮,饑附飽颺;梟獍其心兮,天良喪盡。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教訓。哪裏還有感恩圖報,絲繡平原?幾時再有銜環結草,刲股為羹?何日能聞一飯千金,肝膽相報?太多背信棄義的事例,試問誰還敢路見不平,拔刀相助?誰還會慷慨傾囊,指囷相贈?老人家常重覆講貓收老虎為徒的故事,謂貓師傅將一身本領都傳授給老虎徒兒,尚欠最後一課還沒上,就被老虎追殺;貓於是爬到樹上,老虎氣急敗壞,原來牠還沒來得及學會爬樹之特技。由於為師不敢和盤托出地全部傳授,每人盡量收藏起一些獨門功夫,經歷好幾十代以後,江湖上的醫術、武術、生產技術,都因此而逐漸失傳。所謂「秘笈」就是師父之輩留作防身的最後幾套絕招。時至今日,藝壇、畫壇、詩壇、體壇等名師輩出,他們是否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門徒?很難下斷語。儘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徒兒再了不起,想望大師級前輩之項背,也絕非易事!曾看到一位魁北克女徒,虔誠拜祭武術先師靈位,很令人感動落淚。

以前開成衣廠,曾幫過不少人寫證明文件,或申請居留,或擔保親人,或買車購屋;有些還吩咐會計將其名字向政府報稅,按收入而獲得合法申請。這些被幫助過的,大部份還很念舊,偶爾在街上見面,也會點頭打個招呼,頗感安慰。而有一些竟恩將仇報,年底收到報稅單,不但不申報,還聲稱他整年住在首都渥太華,怎麼可能分身來滿地可打工?反正已拿到居留批准,管你死活!結果當然是被連累罰款,想當初他們來苦苦哀求時的臉孔,誰信「變臉」比川劇還要快?
(2002.06.07《華僑新報》第589期)

附:
讀盧茵君麗璧軒隨筆《報恩》感詠
伍兆職
豫讓劍亡酬智伯,王陵受敬若嚴親。
韓侯謝飯漂衣母,欒布拋顱葬故人。
大亮推官呈賊帥,許希獲賞拜師神。
英豪自古報恩重,青史揚名品格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