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第546篇:《敬老》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尊賢,是數千年中華文化之優良傳統。從字面上看,只因為「老」而備受敬仰,只因為「賢」而深獲尊崇,這當然是廣義而言。

陶淵明詩:「昔聞長老言,掩耳每不喜。奈何五十年,忽已親此事。」陶潛《雜詩十二首》中,這一首寫得非常生動。年少無知,怕聽老人言,今日老矣,才知囉嗦惹人煩。漢武帝劉徹《秋風辭》:「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是最先述老的詩句;曹丕《短歌行》:「人亦有言,憂令人老。嗟我白髮,生一何早。」王維詩:「壯心與身退,老病隨年侵。」連疏狂無羈的李白也慨嘆:「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似雪。」早生華髮的蘇東坡感喟:「老去怕看新曆日」,還是杜甫最寫實:「常時往還人,記一不識十。」相識滿天下,竟記不起對方姓啥名誰。

小時候經常聽老人家說:「尊重老人,才有老人做。」當時也不明白箇中意思,長大後漸漸體會,原來不是人人都有資格成為老人,多少紅顏薄命,「不許人間見白頭」。孔夫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禮記‧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艾草蒼白,故稱五十歲為艾老、艾壯、艾者,五十杖於家;六十花甲,杖於鄉,可以持杖到鄉中行走,故又稱為杖鄉;六十以上稱耆老;能活到七十不容易,稱為古稀,可以持杖到國中任何地方,故又稱為杖國;周朝時,八十歲的人可以持杖入朝,故又稱為杖朝。九十高齡,皇上要見,還必須親自到老壽星家中,可見天子也講「敬老」。六、七十歲稱耆老;七、八十歲稱老耄;八十稱耋、耋老,七十至九十歲稱耄,九十歲又稱齯齒,「大齒落盡,更生細者,小兒齒也」。滿百歲稱期頤,頤,養也,「百年飲食、居處、動作,無所不待於養。」老人還有很多稱謂:宿齒、絳老、黃耄、翁甫、翁長、荼首、耆叟、耆齒、耆耄、耆耋、耆英、蒼孫、大公等。

論人生閱歷,處事哲理,老人家總比年青人精明穩重,老練沉著,看盡滄桑起落,見慣興衰成敗,老者的智慧經過長年積累,加上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是非常珍貴的活教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甘泉古井。老人家由於見過世面,對井底蛙的黃毛小伙子當然要擺老資格,老氣橫秋,對不可一世的新貴,當然不屑一顧,嗤之以鼻,這是可以理解的。要學會敬老,才能獲得老人家的垂青,將滿肚子學問傳授,耳提面命,才不會走那麼多冤枉路。不要總是嫌老人家嘮嘮叨叨,囉囉嗦嗦,他們細心觀察,耐心教誨,苦心傳授,我們虛心學習,恆心研究,用心跟進,一定大有收獲也。

我這一生所交的幾乎都是前輩朋友,他們對我呵護有加,扶持全力,是我人生路上的貴人。我的幾位恩師對我的栽培、哺育、指導、督促,功勞如再生父母,今生無法報答。我自幼喪父,靠寡母撫養,我身邊的長輩很多,他們在我成長過程中,給予很大的幫忙,眼看他們一個個辭世,但他們的善良純樸之心地、助人為樂之蔭德,深深影響我的後半生。來到加拿大,以詩會友,有幸在詩壇結識好幾十位騷人墨客,他們大多數是年逾古稀的長者,豐富的人生經驗,化成璀璨的詩篇,給我很大的啟示。這是海外文壇的精華,是碩果僅存的薈萃,是值得驕傲的中華古典文化之傳薪者,能與老詩翁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果問我,這七年來在詩會的最大收獲是什麼,我可以毫不猶疑地回答:有幸認識騷壇雅士、老詩人。如果沒有加盟詩會,就沒有這份福氣、運氣,我引以為榮。

敬老,能做到的就是為老一輩詩翁出書,我以此為己任,就像能為子漢先生留下詩集一樣,感到無限欣慰。7年來,數十位詩友的五千多首詩詞儲蓄於電腦中,只需排版、增刪、校訂,就可以隨時成書,如果相信「書比人長壽」,應該快馬加鞭,趕緊為詩集的面世催生,子漢先生的遽然辭世,更讓我深信曹子建內心感慨:「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

喜知《子漢詩詞集》將於近日出版,而《譚銳祥詩集》即定於今年端午節前問世,《伍兆職詩詞集》也緊接著付梓,這是今年詩會大喜慶。欣逢壇主八秩大壽,《譚銳祥詩集》之推出,是應時、應景也。其他幾位年逾古稀的詩友,相信也在密鑼緊鼓籌劃,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陸續出版個人詩集,這是詩國之榮幸,是詩友之喜訊。頃接法國98老壽星薛世祺老師的信,寄來一疊豬年抒懷詩詞,這是多麼珍貴的禮物。張清老師前幾天在香港拜訪86歲高齡的郭燕芝老師,他曾對詩會寄贈之《滿城賡詠集》大表褒揚,並囑咐我向譚銳祥壇主以及眾詩友問好,遙祝大家豬年萬事如意!
(2007.03.16《華僑新報》第838期)

附:
讀盧茵《敬老》有感
李錦榮
超境能窺修養門,白頭存養德為源。
窮知養道慈悲現,去執無塵學養溫。
養氣放懷延命事,導航定向養靈根。
出書敬老福全養,閒養詩安時立言。

敬老
李錦榮
養育情恩大似天,雙親難報我心煎。
抱兒渡海求醫苦,教語藏燈避難延。
淪陷夜長娘伴讀,和平日短父冥遷。
諸君敬老生前事,死後燒香一縷煙。

敬老培英頌
譚銳祥
今古奇觀幾變遷,星辰人事異年年。
經風孝道神州晦,敬老思源赤子賢。
萬里投荒猶念祖,廿秋作客愈情牽。
英才培育人同仰,義薄雲天世代傳。

和眾詩友《敬老》
海語
史河常變遷,苦樂話經年。
先輩育新秀,後生敬老賢。
思源煉傲骨,活水潤心田。
勵志僑居地,精神代代傳。

步原玉敬和壇主譚公敬老培英頌
白墨
去國移居萬里遷,異鄉遲暮度耆年。
培英敬老思諸彥,育德崇仁步眾賢。
盡孝尊親多福蔭,倫常處世不纏牽。
喜看哲嗣添新血,一脈相承道統傳。

愛城越棉寮華裔敬老培英協會成立廿週年紀念特刊誌慶
伍兆職
欣逢成立廿週年,協會芳名遐邇傳。
敬老行仁存孝道,培英育德仰尊賢。
越棉寮裔皆兄弟,潮粵閩人同祖先。
僑社向榮憑努力,滿園桃李慰心田。

賀愛城越棉寮華裔敬老培英協會成立廿週年慶
何宗雄
敬老耕耘意志堅,弘揚孝道效先賢。
培英法古開荒地,造就人才種福田。
風雨同舟齊奮鬥,共甘共苦不休眠。
欣逢二十週年慶,遙詠新詩賀月圓。

賀愛城越棉寮華裔敬老培英協會成立廿週年
汪溪鹿
二十週年日月梭,駒光過隙憶秦娥。
濟貧謙遜謂仁義,憫幼慈心付太和。
敬老尊賢名後世,培英育德鴻學科。
曾子習之功道在,諸聖天朝唱凱歌。

愛城越棉寮華裔敬老培英協會成立廿週年感言
汪溪鹿

愛城棉越寮華裔,加國萍逢幾度辛。
海外求生離故土,培英耆老述天倫。

離鄉背井走天涯,攜幼扶親到晚霞。
斑馬光陰復日月,青春滄海桑田家。

一斛珠
──敬祝愛城越棉寮華裔敬老培英協會成立廿週年
雪梅
華人敬老,培英協會春早。能為家國兒孫好,盡發餘暉,面向黃昏笑。
若問愛城何喜報?廿年風采留音調。越棉寮譜新聲妙,唱入雲天,耆耋星光耀。

賀新郎
──祝賀愛城越棉寮華裔敬老培英協會成立廿週年
白墨
廿載如流水。讚諸公、聲名顯赫,譽傳遐邇。敬老培英勳業在,仁德長留青史。更自置、巍峨會址。亞省愛城稱第一,看耋耆、好景堪欣喜。數輩份、誰能比?
當年組社遵宗旨。越棉寮、淪亡知恥,振興伊始。再打江山憑白手,協力謀求福祉。聽號召、齊心奮起。怒海投奔千萬里,祝前程、燦爛紅霞美。扶後繼、念桑梓。

一點孝心
譚健民
風霜歷盡嶺梅花,子弟清貧時顧家。
白髮高堂常慰問,加衣禦冷奉山茶。